夜幕中的皇宮,猶如一頭猛獸,靜靜地匍匐在黑夜之中似乎隨時準備擇人而噬,猛獸威嚴赫赫,嗜血兇殘,卻總有股陰森氣息環繞不散,令人不寒而栗。
雨夜中。
銀蛇驚鴻一現,顯露出猛獸一角,兇威赫赫。
雷鳴如神鼓,上空響徹不息,為猛獸再增幾分威勢,令人望而生畏。
同樣,那股陰森氣息自然亦增添了幾分,令人膽寒顫栗。
雨夜,讓人聯想到往往是愁、憤慨、懷才不遇、殺機四伏等等,似乎總是難以聯想到令人心情暢快的詞匯,更不會有令人開心的事。
一連十幾日雨夜,宮里的內侍與宮女一直戰戰兢兢,惴惴不安,山東大旱,京兆之地連日暴雨,陛下的心情不是陰晴不定,而是根本沒有晴天。
不過今日的雨夜是令人開心的,兩儀殿中時常傳出陛下的笑聲,守衛在殿門外的內侍臉上有了笑容,但是并非所有內侍與宮女都是開心的。
就像立政殿中伺候的內侍與宮女便心驚膽顫,紋絲不動,就連呼吸聲也比平日微弱了許多,猶如一尊尊雕塑。
皇后娘娘向來是仁厚寬容,臉上總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觀世音菩薩的模樣,令人倍感親切,但是今日自從皇后娘娘陪同陛下微服歸來已有整整一個時辰,連動都沒動一下,如非時常皺下眉頭,比內侍和宮女更像雕塑。
和善之人不會輕易發怒,一旦發怒,往往駭人至極。
不清楚長孫皇后陪同李世民出宮后發生何事,只知道現在不敢有絲毫打擾,以免擾了長孫皇后沉思,唯恐今日不在狀態的長孫皇后拿人出氣。
好在不久后,長孫皇后恢復了往日的摸樣,和善親切,就像行走在皇宮里的一尊活菩薩。
“陛下可曾用過晚膳?”
長孫皇后開口了,語氣猶如三月暖陽般溫暖,春風拂面般輕柔。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回宮晚,在獨孤武和杜如晦快要吃晚飯時才回到皇宮,李世民興匆匆召集大臣商議賑恤山東之事,晚膳絕對不會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
長孫皇后太了解李世民,所以才會有此一問。
由此可見,
李世民或許不是一個好兒子,對除了長孫皇后之外的妃子也或許不是位好相公,對多數兒女更談不上一個好父親。
但他絕對是位好皇帝,無可非議。
聽到內侍說陛下尚在與諸位大臣商議山東旱情,尚未用過晚膳,長孫皇后一點不意外,當即吩咐內侍去尚食局讓尚食女官替李世民與大臣備好宵夜,一旦商議完畢便送往兩儀殿。
這種事其實不用長孫皇后吩咐,掌管殿中省的監正、少監若是連這點都想不到,早被李世民罷官回家耕田了。
但長孫皇后乃千古賢后,她沒想太多······
或許······她也想到了,但她還是這樣做了,要不然千古賢后的名頭總不會無緣無故冒出來。
僅僅因為作為后宮之主的長孫皇后不干政?
因為李世民對長孫皇后贊譽有嘉?
因為一篇《女則》?
史官會僅僅因為這三點便大肆稱頌長孫皇后賢德?
在《舊唐書》中,便很明白地定義了長孫皇后所著《女則》的內容:“撰古婦人善事,勒成十卷,自為之序。”
顯然,長孫皇后的《女則》不是當時女性的行為規范,既然不是女性的行為規范,其實在史官眼里就是一篇無用之書罷了。
至于前兩點,其一是作為皇后的本職,其二李世民的贊譽并不能讓史官放開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