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可以說是最有原則的一群人,李世民是皇帝不假,但在他們這里大不過原則。
千古賢后的名頭,僅憑這三點撐不住。
說白了,是因為長孫皇后對李世民處置大臣時多有勸諫,最著名的便是“朝服進諫”保下噴了李世民一臉口水的魏征,只不過這種事只有兩三次。
歸根結底,還是長孫皇后平日的暖心之舉。
就像現在,等到李世民與重臣商議完后,內侍送來膳食,說是皇后娘娘特意吩咐的,重臣們會怎樣想,門下省起居郎會怎樣記載,跟隨三品以上官員參與朝政的諫官又會怎樣宣傳?
名望都是一點一滴攢下來的,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用在長孫皇后身上也合適。
李世民與朝臣商議得到子時,久候的小黃門和宮女立即送上吃食,聽說是皇后娘娘特意吩咐的,朝臣臉上贊譽之色清晰可見。
用過飯食的李世民興致高昂依舊,無心睡眠,在內侍手中燈火照耀下,匆匆去了立政殿。
長孫皇后被他驚醒,多日煩憂盡去的李世民心情舒暢,心情舒暢又正值大雨之夜,總該要做點什么的。
……
小半個時辰后。
長孫皇后睡意盡去,依偎在李世民長滿胸毛的胸膛,聽著李世民那有力的心跳聲,享受著事后的安寧。
若是此時有一支煙,李世民大抵是會點上的,只不過現在沒有煙,他只能輕撫妻子長發,享受妻子表達出來的愛意,傳遞自己對妻子的愛意。
“朕不得不說獨孤武確有本事,經杜如晦之手的計策,得到滿朝重臣贊譽,山東旱災無憂矣。”
李世民大煞風景,長孫皇后卻不在意的笑著恭賀李世民,半點不談山東旱災與朝堂上的事。
之前可以與李世民談山東旱災,因為作為后宮之主,一國之母,長孫皇后要起到表率作用,替李世民分憂解難,縮減后宮財政,救濟山東災民。
現在李世民說無憂,山東旱災便不是她應該談論的了。
李世民欣然接受妻子的恭賀,卻是疑惑道:“觀音婢,你說奇怪不奇怪?朕仔細想過獨孤武提出的計策,細想想其實再簡單不過,無非是朝堂原本救災之策的延伸。觀音婢,你說如此簡單的想法,為何朕與朝堂眾臣未能想到?”
說起來很簡單,但能做到將辦法延伸出去卻很難。
“陛下與朝堂眾臣所思所慮之事繁多,難免有思慮不周之處,獨孤武此子聰慧,一心思索一件事自然考慮周全些。”長孫皇后語氣不偏不倚。
“哦,難得聽到觀音婢你夸人,竟然還是一位少年人。”
“陛下當時憂心山東旱情,未曾注意獨孤武的言行,依妾身看,獨孤武才學不凡,在算學一道尤為出眾。”
“為何?”
現在閨房之中,談論的也是關于獨孤武的話題,無關規矩,長孫皇后掩嘴笑道:“妾身有道算學題,陛下試試。”
“你竟考校為夫,有趣有趣,你說。”
算學題不難,長孫皇后只把獨孤武當時提到的數字給改小了一些而已,依舊是最簡單不過的乘法題。
過了一會兒,李世民才給出答案,自信滿滿地笑問道:“朕可有算錯?”
雖是一句問話,但語氣異常肯定,他李世民絕沒算錯。
長孫皇后笑道:“沒錯。”
“觀音婢,你用如此簡單的算學題考校為夫,是否太小看為夫了?”李世民打趣道。
“妾身并無半點小覷陛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