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拂曉站在細雪之中,看著盛開的黃色臘梅,目光里露出一抹思索。
他現在與朱丹算是在真君觀住了下來,真君觀雖然不是青牛觀的產業,但憑他青牛觀嫡傳弟子的身份,絕對屬于道門中的實權人物,位高權重的那種。
是以真君觀眾位弟子不敢怠慢,好吃好喝的供著。
“洛陽有三大書院,白鷺、滄社、稷下。”朱拂曉回憶著張北玄打聽來的資料:“滄社書院屬于平民書院,亦或者說是寒門書院。稷下乃勛貴書院,一群開國將領、文武勛臣的后代,招收的都是開國功臣后裔。白鷺書院最是龍蛇混雜,有當朝各大權貴的子弟,也有成績優異的寒門士子。”
可以說,三座書院,就是三個圈子。
毫無疑問,稷下書院最好,其中勛貴匯聚地,都是一群開國功臣的后裔。這是最頂尖的圈子,不是開國勛貴,誰也混不進去。
第二等就是白鷺書院,乃朝中后起之秀,六部尚書、各位官宦人家的子弟。
滄社書院,是寒門子弟。
三座書院,三個圈子。
一等是開國勛貴,二等朝中權貴,三等就是靠科舉攀登的寒門弟子。
三個圈子涇渭分明,但卻充斥著彼此的鄙視鏈。
稷下學宮的勛貴子弟,鄙視白鷺書院的普通權貴弟子,而白鷺書院的普通權貴弟子,又鄙視滄社書院的寒門士子。而滄社書院的寒門士子,又鄙視稷下學宮,認為稷下學宮都是米蟲,花里胡哨的紈绔之輩,不學無術之徒。
一封推薦信,出現在朱拂曉手中,看著那牛皮紙卷,朱拂曉陷入了沉思:“袁天罡推薦我入白鷺書院。”
白鷺書院龍蛇混雜,有最頂尖的寒門士子,也有當朝權貴的族中子弟。
至于說勛貴子弟與權貴子弟,究竟那個更厲害?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勛貴乃開國功臣的后裔,爵位一代代流傳,世世代代都吃公家糧食,萬代不倒,與朝廷同在。
至于說權貴子弟,隨著朝廷風向轉變,若家中有人在朝中得勢,自然是紅極一時。若風向忽變,朝中靠山被貶,書院中的士子也跌落塵埃。
“手段啊。”朱拂曉撫摸著身前臘梅,嗅著臘梅中的香氣:“據說楊玄感與一群楊家后輩弟子,就在白鷺書院。”
“比不過,找楊家麻煩之前,先收取一些利息。”朱拂曉將書信緩緩塞入袖子里,然后邁步向山下走去。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車水龍馬,生活在這繁花似錦的洛陽城,絲毫感受不到邊關慘烈。
就像是兩個世界。
“大隋確實屹立于天下之巔,錯非當朝天子自己胡亂折騰尋死,又豈會二世而亡?”
朱拂曉搖頭嘆息,眼神里充滿了感慨。
一路徑直來到當初柴家招待他的別院外,遙遙的看著那毫不起眼的別院,朱拂曉略做沉思,來到一處沒有人煙的拐角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