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也是不信的,我和我的伙計們是因為在鎮內聚眾斗毆被差役帶走的,當日上了衙堂,還沒等我辯白幾分就被府尉下令關押了起來。原本我還想著要不要拿點銀子打點,可沒想到那些人收了我的銀子根本不理會我,到了入夜更是有一群人進來打了我們,將我們身上所有的物件都搜刮走了。等第二日我和我的伙計們又被人蒙上了黑布從衙牢里拖了出來,之后便去了鎮南的宅子。
在那里我看到好多外來商戶,一問之下竟然都是因各種莫名其妙雞毛蒜皮的小事被差役不由分說帶走的。甚至很多都和我一樣根本不知道為什么就忽然會和人打起來。”王掌柜說著重重嘆了口氣:“也是那時候我們才知道,我們是被人仙人跳了。是有人給我下套子,故意把我們帶去府衙的。”
“這可是官府呀!他們怎么敢做這種事情!不怕朝廷法度嗎?”眾人不可思議。
甚至有不少人本地的持懷疑態度,大康朝律法嚴明,上行下效,上至朝廷重臣,下至各地地方官大多數都算為官公正,雖然私底下也少不得會有些官場的陰私,大多數都和清正廉潔搭不上邊,然水至清則無魚,其實只要不算太過火的,百姓們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更何況他們這些商戶,私下里更是沒少和官府來往,次數多了自然也有一套常用且和諧的官\商兩贏的路數。
這也使得,在大康朝,大部分百姓商戶天然的對官府衙門都十分信任,換做現在的話,便是大康王朝官家公信度至少在優良級別。
顯然,這也是為什么即便遠安鎮從進來開始就透著眾多的疑點,卻并沒有人商戶察覺的,或者說即便察覺了也不會太當回事的緣故。
畢竟沒有人會覺得官家會明目張膽的坑他們。
-
可如何看王掌柜的模樣顯然是不像會騙人的樣子。即便王掌柜一人是騙人的,總不能他身后那一群人都是騙人的吧。
更何況用這種話來騙他們有什么好處?
“遠安鎮不對勁。太不對勁了!”有人反應了過來:“要不然我們快走吧,現在就出城。”
“不至于吧大家伙千里迢迢過來的,這就出城了?”有人遲疑。
“會不會是有什么地方搞錯了?”
“你們不走,我是要走了,買賣再怎么要緊也沒有小命要緊。”
而人群前王掌柜確是面色難看道:“我和我的掌柜身上銀錢都沒拿光了。想來客棧里的財務也不會為我們留著。敢問有那家俠義之士能舍王某幾兩銀子或者出城時帶王某一程,王某在這里感激不盡。來日定當十倍奉還。”
“我剛剛出來的急身上帶的銀子不多,若是王掌柜不嫌棄,這里有五十兩銀子你且拿去度過難關。”說話的是,一開始就認出了王掌柜的年輕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