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學者或者是科研團隊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之前都會相信給雜志發一篇說明文件,文件內容并不需要多么正式,但是需要說明這篇論文的寫作背景以及更加詳細的實驗現象和結果。每期的《自然》雜志要發表什么論文也會提前告知論文的作者,算是通氣。
像陳諾這樣,沒有論文寫作說明,沒有實驗室或者是高校的引薦,甚至沒有和《自然》聯系過,直接一封郵件送過來的,《自然》的編輯還真的第一次遇見。
負責篩選下一期論文的第一責任戴斯編輯很自然就將《未來電池——碳晶能量電池》歸類于二檔論文。
二檔論文就是價值不高,不值得發表的。當然二檔論文還會經過第二責編篩選,再次確定無價值后才予以退回。
之所以將陳諾的論文歸于二檔,主要有三個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碳晶電池的原理說直白一點就是核電池的原理,這并沒有多么了不起的學術價值。另外這是論文更像是科幻,從原理來說絕對可行,但是以目前人類最頂尖的技術也絕對不能實現。最后一點,這篇論文是以個人名義發表的,而且陳諾的名字在國際科學家庫中找不到。
戴斯將論文歸類了后嘟囔道:“現在的華國人真會玩兒,前段時間學術造假過來發表論文不說,現在更是直接用科幻發表論文了。”
戴斯向同時吐槽道:“這不僅僅是個案啊!你們遇到華國的學術論文一定要長點心,這個國家學術二流造假可是一流的。”
同事們哈哈大笑,有著歐米人獨有的優越感。“不得不承認現在華國的科技是在進步,不過比起西方還是差了很遠啊!”
陳諾的論文流落到第二責編凱文手中,第二責編的這里了是將淘汰的論文再次梳理一遍,對其學術性按照規范進行測評,評分高于70分的會交到主編手中進行最后的審核,要么淘汰要么獲取發表的二審資格。評分低于70分的就會直接淘汰退稿。
凱文畢業于劍橋大學物理科學系,對核能在民用領域的應用頗有研究。當看到“碳晶能量電池”幾個字后,凱文就感興趣了,論文的前半部分講理論中規中矩,后半部分將技術就讓凱文豁然開朗!特別是后面附的實驗數據(安德民提供的藍星世界實驗室數據)更是讓凱文大為驚訝!要是人類的技術真的能達到論文中的水平,整個民用電池領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凱文不知道這么重要的論文怎么會被歸于二檔,難道就是因為對方的作者是華國人?他不敢怠慢,為論文評分到100分后將其轉送給主編——史蒂夫,帝國理工物理學博士。
史蒂夫正在審閱一篇關于石墨烯未來電池的論文,感覺馬馬虎虎講究可以發表,正當他準備審閱通過這篇論文時,凱文的辦公郵件傳了過來。
一般來說,很少有二類論文被評分到80以上的,這一次居然是一百!史蒂夫感撫了撫眼鏡詳細。
一個小時后,史蒂夫通知戴斯和凱文來到辦公室,將已經打印好的《未來電池——碳晶能量電池》論文遞給兩人。
“這篇文章相當有見地!而且我看了他們的實驗數據,完全符合勾稽關系和物理、數學邏輯,我大膽的猜想,論文的寫作者已經完成了碳晶電池的實驗,而且成本很低可以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