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生物清洗泥進入上流社會時,國家相關部門就已經開始關注藍星公司,等待碳晶電池一出來,陳諾的名字更是在科技部和能源部掛上了號。
過去關于手機電池的發展有三個:
一個是鋰電池派為主導,認為鋰電池還可以有較大的性能提高,可以繼續投入人力財力進行研究。
一個是轉向研究石墨烯電池,認為石墨烯電池才是電池的未來,國家也比較贊同這一點,所以在石墨烯電池的研究上不遺余力,目前為止投入了上百億RMB,但是依舊沒有很好的成果。
最后一個是核電池,這個方案和碳晶電池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成本高危險系數高。現在核電池只用于航天或者軍事通途,用于民用的技術難度大,成本高,首先被排除在外。
就在學術界對微型電池未來的發展爭論不休的時候,碳晶電池橫空出世。
一個沒有國家支持的科研人員,憑借著一己之力研究出來碳晶電池,然后帶著一個不算成熟的團隊就對碳晶電池開始量產。
這足以讓業內震驚,陳諾更是大家重點關注的對象。
中科院的專家對陳諾的論文進行研究,發現論文沒有任何的缺陷,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最困難的就是制造技術,陳諾卻已經將電池制造出來了。
從手機電池領域開始,所有微電池的領域都有可能被碳晶電池代替,這引起了調查組的高度重視。
所以科技部率隊,同能源部、中科院等部門一起在不打擾藍星科技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對碳晶電池進行調研。
陳諾熱情的接待了他們,并且毫無保留的展示碳晶電池的理論知識,理論公開無所謂,沒有藍星科技的設備,即便是中科院的高人也無法仿制出來,所以陳諾相當大方。
聯合調查組這次評估的重點,就是碳晶電池的功效和未來發展前景。
如果碳晶電池只用于微電池領域,那么國家只會將其歸類于重點民用科技,會大力扶持發展。
如果碳晶電池能能得到進一步的開發,特別是能為汽車和船舶等大型設備,那么國家會考慮將碳晶電池列為國家發展的重點技術科技,可能會讓國家力量進行參與。
不過陳諾的回答讓調查組失望了。
“碳晶電池目前只能用于手機、平板、筆記本等功率和電壓不高的設備上,用于電動汽車可不行。”
陳諾從理論上解釋了不行的原因,“每組C14輻射碳晶產生的功率是一定的,碳晶體積的增大或者C14用量的增加會加強電流的輸出,但是它有一個界限值,這個界限值遠遠小于電動車動不動就三四百千瓦的輸出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