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評論道:“如果環保菌的存在的確屬實,將這個發現歸于二十一世紀人類最重要的發現也不為過。”
BBC拍攝過藍星星球的導演艾雷斯泰,相當重視地球的環保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他曾經拍攝過世界第八大陸“垃圾島”,這座位于米國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間,有四個倭國面積那么大全由垃圾構成的島嶼——漁網、球鞋、塑料瓶子等等。他也看到過數萬只海鳥死于這里,看到這些垃圾被動物吞食后循環到食物鏈最后進人類的肚子。
他激動而動情的說道:“如果環保菌是真的,那么人類工業文明將向前邁進一大步,海洋環境將得到改善,生活工業材料和廢棄物的定論將得到新的詮釋,藍星公司的這項發明配得上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發明。”
華國的媒體似乎有點后知后覺,應該是渾然不覺。在娛樂至上,明星穿什么顏色的襪子都要出個新聞的年代,華國媒體對科技的關注程度相當之低。
直到《人民日報》轉載了《泰晤士報》的消息并且得到科技部的確認后,華國媒體才反應過來——藍星公司又出新科技,這次并沒有在計算機網絡上,而是在于人們密切相關的環保上。
網友們看到新聞后激動地評論道:
“挖槽!這么牛掰!藍星公司這么牛掰!”
“真的能夠處理人類生活垃圾,那么圍在咱們村口的那些廢棄物都能得到處理吧!”
“水質會不會變好,還有空氣!”
“感覺華國的污染問題有救了!”
《人民日報》只是將事情的經過講了一個大概,為了了解具體的細節,他也派出了記者與科技部、環保部、中科院一起前往寧易縣。
環保!可是現在華國的重中之重!
一時間,小小的寧易縣成為了全球的熱點城市,聚集了全球科學家、環保人士、記者、政府官員、普通民眾的目光。
各路記者記者們更是和《人民日報》的記者一道,前往寧易縣一探究竟。
馮市長剛剛才接到科技部要來拜訪的電話,緊接著又被告知《人民日報》和CCTV的也要來,十多家國內各路媒體要來。
一天后又得到上面通知,英國環保大臣和帝國理工的教授要來,各路國外媒體也要來!
馮市長為了接待問題忙的不可開交,山川省的首付惠城還從來沒有同時接到過這么多的媒體和重磅人物。
一座偉大的城市需要知名度,一座偉大的城市需要營銷。
馮市長再也不會想到,在惠城九區十二縣的管轄范圍內,每年經濟排名墊底的寧易縣會以這種方式得到全球媒體的關注,眾人先知道寧易縣才知道惠城和山川省。這可比修建什么西部商貿城帶來的宣傳力度大多了!
他暗自慶幸,幸虧這塊地是給了藍星公司而不是磐石,磐石的東西能上《自然》雜志嗎?能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嗎?
當然不會!
馮市長也不會預料到,寧易縣會以此為契機成為全球第一座以出口環保設施而富有的經濟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