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管列車長什么樣?藍星世界的早就毀壞的差不多,陳諾沒有看到過,張毅的團隊更沒有看到過。
但是擁有藍星世界的技術手冊,加上華國優秀的動車制造技術,束管列車就這樣制造了出來。
因為不需要搭載復雜的軌道系統和電力系統,束管列車內部的空間只比動車小一點,但是整體外觀要小了一號。
列車的整車也采用藍星世界提供的合金材料技術,質量輕,擁有磁導性。
質量輕是最重要的技術指標,這讓今后束管道路的下座支撐荷載指標小了不少,施工的難度和時間也要小不少。
內部是雙排四人座,中間的過道可以讓一人通過。
束管的列車駕駛依靠的是睿智芯片和服務器的配合,不需要人類實際,一切都是智能化。
此外,列車中的廁所、用電、飲水都能保證。
特別要提的是用電系統,束管立車并不像動車那樣頭頂帶著電軌線,而是依靠幾塊微核電池。
微核電池的作用不是驅動列車,而是為列車的照明、燒水等提供電量,因此功率足夠。
參觀完列車的內部構造后,張毅說道:“那么我們現在發車?”
陳諾點頭同意。
江蘺則有些緊張,時速600到1000公里每小時,這么塊的速度只有飛機才能媲美!
張凱說道:“那請大家系好安全帶,咱們的實驗道路很短,十公里,就五六十秒的事情,算上加速和減速的時間,也不會超過兩分鐘。”
因為是實驗軌道,所以列車在載人行駛的時候無法達到600公里每小時。
陳諾只是感到列車在不斷加速,有飛機起飛前的那種推背感,但是因為在真空束管中行駛,沒有道路和氣流的顛簸,一切都很平順,車廂內也沒有任何的噪音。
江蘺假裝自己很鎮定,依舊閉上了眼睛,這種高速體驗還是第一次。
陳諾看著車廂前方的加速表,剛剛加速到400公里每小時,就開始減速,然后列車緩慢停了下來。
“怎么就停了,是到了嗎?”江蘺問道。
張凱說道:“因為場地有限,所以我們暫時只修建了十公里,的確是到車站了。其實按照束管列車的設定,距離越長越劃算。每小時一千公里,從這里到燕京也就一個多點小時。現在咱們開車從江城的城北區到城南區也要兩個小時呢。”
十公里!這種體驗!從起步到降速落到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全程平穩無噪音!請問世界上還有什么交通工具會有這樣舒適的體驗。
陳諾當即就給未來的交通下了定論,載客列車基本會退出華國市場,飛機行業不會消失,但是日子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