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悠給出了準確的計算方案,說道:“如果四輛列車同時出站同時運送旅客,大約要8到10躺列車才能將人全部轉移完畢,最后一名游客需要等待20分鐘!”
理論是一碼事,實際遇到的情況是一碼事。十分鐘抵達終點的技術指標是假設旅客進站就能上車,如果認識太多了,那就只有等待。
突發的情況讓陳諾有些不滿。
束管一號線的采用的是一號標準車廂,車身長度在一百米左右,一次性可以載300人,看來還是低估了旅客的流動性。
“紀律好每一名旅客抵達目的地的時間,我們可能要采用更大的車廂。”陳諾說道:“必要的時候座位可以取消一半,站著容納的人應該比坐著的多,至于安全帶,可以采用站立安全帶技術方案。”
這些技術指導都是藍星世界既有的,隨著這邊情況的改變,陳諾也會采用相應的手段進行改變,幾分鐘的旅途,其實根本不需要落座,如果采用站立方式,一列車可以搭載的乘客就在1000人左右,運力翻三倍。
張毅還真猜對了,大部分人就是來湊熱鬧的。
大學生李秋月和張瑤瑤就是兩個相當無聊的人,他們在江城城北區念大學,早上沒課刷微博,忽然就被束管列車的美照給刷屏了!
“美爆了!”李秋月說道:“咱們也去看看!”
作為在江城念書的大學生,肯定要去湊熱鬧!
兩人吃了午飯就到城北區的列車站,準備做車到城西區,然后下午參觀藍星集團對外開放的總部公園。
“哇!好多人!”李秋月看到車站前密密麻麻的人群就打了退堂鼓,“咱們還是回去吧,這么多人坐車!”
“不慌,你看!”張瑤瑤指著前方。
購票、安檢、上車,人群都在有條不紊的移動著,并沒有向地鐵那樣形成滯留和擁擠。
“真的很先進啊!”并沒有安檢人員在現場,旅客人以此通過安檢門直接上車,全程沒有一名人工。
束管列車中的一切都是讓人好奇的,大部分旅客和張瑤瑤一樣興奮著拍照,然后發朋友圈。
列車出站,迅速在束管中奔跑著。
束管道路兩側,同樣有許多圍觀的群眾。
看到列車疾馳而來,大家興奮了。
“快看!快看!列車!我的天速度好快!”
“一點噪音聲音都沒有!好激動!你們抓拍了嗎?”
“看到沒有,看到沒有!是在空間運行!”
在張瑤瑤一個POSS還沒有擺完之際,列車就到站了。
來自BBC和《朝日新聞》的記者抓拍住了這一歷史性的瞬間。
倭國《朝日新聞》的記者本田大樹難以置信的擺著頭,不斷地重復道:“華國崛起了,華國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