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話的人叫做任立,四十多歲,中科院畢業后直接保送巴黎大學。十年前也取得了法國國籍,在高能物理學界小有名氣。
任立的觀點和王大偉一樣,他們之所有現在的成就,就是因為他們遠離了華國那邊骯臟的國土,他們幸運地加入了法國的國籍,所以會有現在的成就。
任立發言完畢后,更多的華人科學家對陳諾提出自己的建議。
“西方,無論在什么時候,學術都是自由的,你可以隨意發表你的觀點,做你的科研。你將會永遠得到民眾的尊敬和國家的認同。但是在華國,只要你的所作所為不符合一些人的利益,即便你取得了再大的成績,你也是隨時可以被拋棄和犧牲的對象。”
“我當初在江寧大學時候,就是一名普通的講師,自己在實驗室做的一切都得不到人們的認同,發表的論文也不受待見。反倒是那些溜須拍馬的人,每年可以獲得大量的科技經費,他們卻用這些經費泡妞、包小3、投機買房,根本就沒有心思在學術上。我來到了巴黎,才尋找到了科學的靈魂,在這里才有真正的學術氛圍,才會有人認同你的科研成果。”
這些華裔科學家作為過來人,開始了車輪戰一個個對陳諾開啟了勸說模式。
無一意外,這些人將華國貶低地一文不值,認為在華國連土壤都是污穢的,更別說什么學術和科研了。
陳諾一行人聽到這些人表達意思,相當驚訝。
這些人可都是華人啊!都是華國花費巨資培養的華人啊!
王大偉,陳諾曾經不止一次在新聞上看到過他的名字。無一例外都是贊美和褒獎,將其稱為華人科學家在化學界的先驅者。華國的多少青少年都以王大偉為榮,都因為他是華人而自豪,更有人將其當做是將自己的偶像,奮斗的目標。
要是他們知道王大偉在加入法國國籍后,在巴黎市政廳的現場發表這樣批評、鄙視祖國的言論,不知道會從何感想。
華國并非完美,可以接受外人的批評,但是無法接受自己孩子的侮辱和鄙視。
楊邁兮緊握拳頭,憤怒地看著這些華人科學家。
從巴黎戴高樂機場下飛機,眾人在看似熱情的泡沫下感受到的是歧視,是偏見,是從上個世紀一直遺留下來的傲慢。
現場所發生的一切,無時無刻都在提醒大家,這里是西方,是法國,是巴黎,是傲慢。
不否認科學沒有國界,也不否認這些人在某些領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但是一個不認同不熱愛自己祖國的人,還有什么地方值得驕傲的呢?
楊邁兮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插言說道:“不知在座的各位自比于錢學森教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