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農業部、衛生部等各部門以及江城市的領導在五個小時后抵達種植大樓。
在劉江峰的帶領下,眾人進入大樓內部,說的是參觀訪問,其實是想檢查核實藍星集團的工作,看下所謂的種植大樓有沒有這么神奇。
通過營養共生菌培養的食物已經在去年流向市場,這些食物的質量非常高,市場反應也非常好,永遠都是出于缺貨和高價的狀態。
不過那是藍星集團在實驗室培養的作物,質量沒有問題,產量卻一直存在問題。
現在的種植大樓將被全部用于種植農作物,這25棟大樓可以提供50到70萬人口的糧食。
江城市總共有1200萬人口,按照藍星集團的這種算法,只需要1680畝地,建設600棟這樣的大樓就可以完全滿足江城市人口對糧食、蔬菜、水果的需求。
這會產生什么后果?
江城市大量的農用耕地都會空缺出來,現在最值錢的土地將不再值錢。
種植大樓還可以應用到黃土高原、西部山區等糧食產量較低的地方。伴隨著華國長達五千年歷史的農民這一職業將會徹底消失,隨之消失的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
而由此延伸的影響是什么?
現在華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勞動人口已經嚴重不足,解放農村勢必為華國再次提供大量的勞動力,幫助華國突破轉型期的瓶頸。
再深層次的影響是什么?
地方ZF的土地將會大幅貶值,土地財政將無法延續,華國樓市的泡沫將會徹底破滅,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科技產業和實體經濟。
這些影響科技部想到了,江城市ZF想到了,其他則不然。
江城市是在擁抱未來,而其他城市依舊依靠買賣土地還債、艱難度日,他們沒有壯士斷臂求生的勇氣。
領導們各懷心事,進入了種植大樓。
里面清醒的空氣,舒適的溫度,一眼望去是滿屋子的綠色,這是小時候大自然的味道。
在江城市的市中心居然還有這樣的地方,的確讓領導們發自內心的驚嘆。
“有空調嗎?這種溫度。”
畢竟在春節前,江城市的溫度并不高,空氣一直處于濕冷的狀態。
但是在種植大樓里面,溫度能夠達到25度左右,相當溫暖,也最適宜于植物生長。
“白天沒有開空調,只是建筑采用了特殊的空間結構,能夠最大程度的利用白天的太陽光。”劉江峰解釋道:“晚上會開啟溫度調節,不過我們沒有采用城市電網,而是采用改良的微型核電池。”這也是微型核電池第一次在建筑上的應用。
劉江峰向領導們介紹了種植大樓的各處功能和其中種植的作為。
當聽到水稻一個月兩季時,領導們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農業部領導說道:“你們在開玩笑吧!袁隆平袁老在雜交稻上研究了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一個月兩季,你們是怎么做到的?劉總,現在可不是大yue進時代,一切事情都要求真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