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造成的后果由《自然》雜志主動承擔,如果著作人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那么《自然》雜志也會主動支付著作人報酬。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雜志,這種默認條款曾經被觸動過兩次,一次是藍星集團創造出碳晶電池,第二次表示《超引》的發表。
當某項科技成果被《自然》雜志刊登,那么它的象征就不同了。
“人類物理學史,在今天之后或許會得到改變。”這是《自然》雜志發表《超引》研究成果的第一句話。
很快,整個西方媒體紛紛引用了《自然》雜志的論述對《超引》進行報道,西方科技界轟動了。
物理學者們就像信徒閱讀《圣經》一樣,吸收著《超引》的營養。
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帝國理工等知名學府,當老師在課堂上上相對論和量子論的有關理論時,老師會撩起袖子,說道:“這些理論,只在三維空間成立。但是在更高的維度,在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統一的維度,我們要需要拜讀藍星集團物理研究組最新的理論《超引》!”
西方科技界對《超引》感興趣的程度遠遠超乎了華國人的想象。
劍橋和牛津大學物理研究所的教授們已經準備組團到藍星集團去參考學習,最好能夠親自和論文的團隊們聊一聊,他們是通過怎樣的實驗得出了這個完美的理論。
“《超引》的團隊中有陳諾!”人們忽然發現了這個問題。
“我的天!他真是天才!”
華國媒體看到西方的報道后開始思考,《超引》是不是真的能夠改變物理學史?
果然!華國官媒定調了。
在《超引》理論發布一周后,華國新聞聯播花了三分鐘介紹《超引》,主播用及其驕傲亢奮的語氣說道:“我國著名科技公司,藍星集團物理研究小組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探索,發布的《超引》理論,解開了物理學界的又一奧秘……目前,該理論在西方科技界積極傳閱,引起了西方學者極大的興趣和深入的思考……《超引》理論或許成為《相對論》后又一世界性的物理著作。”
自己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西方公布的才是真的,這就是目前華國學術界最大的缺點,這是長期學術落后、造假、不自信造成的結果。
“《超引》是真的?連《自然》雜志都承認了?”某高校物理學老師有些不可思議,也開始正視《超引》的內容。
華國的媒體們也一下找到了新聞,紛紛組團前往藍星集團,希望能夠揭開《超引》的奧秘。
在疑問、質疑、信任充斥著整個互聯網時,第一批鈾運送到了沙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