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在這周圍找個落單的人打聽打聽情況!”
嚴青竹說著,四下里查看一圈,見沒有人注意這里,才從空間中,拿出了兩個小包袱,自己背了一個,另一個遞給了嚴青梔。
這是兩人之前在馬車上早就準備好的,里面有一套換洗的粗布里衣,一個碗,幾個饅頭和一點肉干。
嚴青梔的包袱里,還多裝了兩個小瓷瓶的藥丸,大趙醫館出品,治療傷風和腹瀉的。
是嚴青梔在路過一個縣城的時候買的,買到手也挺震驚,上面不止標記了用法用量,還有儲存方式和保質期,顯然這個國家跟她認知里的古代,區別還真是不小。
兩人沒有直接去草寮那里,而是抄著手蹲在角落仔細的打量著周圍的環境。
等了一小會兒,就見有個男人背著筐從草寮那邊出來,向著官道一邊的林子走去,看樣子是想撿些柴火。
兩人打量了對方一圈,發現這人身體健康,也很強壯,并不像饑寒交迫的樣子。
“看來這里的人跟咱們想象的不一樣。”
兩人想著朝廷既然安排遷徙,肯定是挑一些生活不如意的人,理論上講,在安逸的生活中,愿意背井離鄉的人,應該都是在家鄉也混不下去的。
這樣的人姐弟倆一路見的也不少,但都沒有這么健壯的。
嚴青梔盯著那人細細的打量,回了弟弟一句。
“未必,說不定這是個特例。”
兩個無知的人是商量不出結果的,必須去打聽清楚才能做決定。
最后,還是由武力值比較高的嚴青梔上前打探消息,嚴青竹留在這里,既方便策應,又避免成為對方的拖累。
天很快就黑了下來,沒一會兒,嚴青梔清脆的聲音在樹林里響起。
嚴青竹有些擔憂,探出腦袋仔細聽著兩人說話的聲音。
男人憨厚質樸,對于嚴青梔的試探半點沒有發覺,很快就把草寮的情況交代了個七七八八。
那里住的并不是朝廷選的人,而是心甘情愿背井離鄉的無業百姓。
所謂無業百姓,就是名下沒有房子田產鋪面,戶籍為農籍的百姓,一般以家中多子,分家不分產的農戶居多。
大趙人口分布不均勻,涿郡臨城一帶,地處嚴寒,卻地少人多,而巢郡那里土地肥沃,卻地廣人稀。
前朝末年,因為巢郡富庶,那些貪官污吏盜匪山賊刮的太狠,以至于現在幾十年過去,人口基數仍然無法覆蓋巢郡的所有土地。
大片的土地空置,沒有辦法給朝廷創造一點價值,先帝在位的時候就比較頭疼這個問題。
女帝的思想在如今看來是相當正確的,大趙的經濟發展整體優于前朝許多,農業和手工業興盛,印刷術造紙術的改良,讓讀書成本降低,民眾智慧度的提高,加速了許多行業的發展。
連座鐘,玻璃這些東西,都被研究出來,已經能普及到大趙的八成家庭,甚至還出口向周邊的旬國大越等國,國力自然要比前朝時期強大數倍。
但是……
所有的郡州都在蓬勃發展,超越前朝,只有巢郡,幾十年過去都沒能達到前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