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地處樞紐位置,而且朝廷在政策上已經不斷向那里傾斜,依然無法改變現狀。
造成一切的原因就是人口太少!
前朝時巢郡是產糧大郡,土地肥沃,風調雨順,稅收可觀是自然的!
可到了本朝,隨著各地司農司的高產種子陸續研究出來,巢郡那點人手就明顯拉垮……
人口基數太小,人才數量也就少,在蓬勃發展的大趙,巢郡只要進步慢,看著就是在不斷后退。
這讓先帝每每想起,都覺得郁氣難平!
他以前也頒布過利于巢郡增加人口的政令,不過效果一般,后來其它地方人口增多,先帝也想過從其它地方調配過去一些人口,可惜計劃了好些年,想法還沒有落實,人就沒了。
直到新皇登基,政令才發到各個郡州。
如今各個郡城的無業百姓都可以通過朝廷的關系遷往巢郡,到了巢郡以后,不止白給宅基地,而且自己開荒的土地也直接劃歸個人,免除五年賦稅不說,朝廷還會免費發放一年的種子,以及一路遷徙和安家的糧食補給。
按照時間計算,如今正是遷徙的最佳時期,從臨城向著巢郡方向,越走越暖和,一路上朝廷還會出人出車將眾人護送至巢郡早已劃分給這些人的村子,到了以后正好蓋房子開荒,忙活完還能趕上種一茬農作物。
盡管頭一年的地養的不好,但這一年總算沒有耽誤,也為第二年更好的準備。
雖然大部分人都覺得虧得慌,畢竟一路上總還是有花銷,換了新的地方等于跟這邊的宗族沒了聯系,遇上事情都沒個依靠,而且這一路太遠,誰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是身強體壯,無病無災……
但,這世上從來不缺投機者。
也不是每個人都真的借了宗族的力。
在這里混的不好,日子不好過的人,換個地方就能擁有自己的土地,總是有人愿意過去的。
這些人從臨城的各個地方趕來,停留在朝廷早已準備的草寮這里,等候著官府來人帶著他們遷移。
嚴青梔不需要知道所有的消息,只要聽到了幾條,將之串聯起來,就能品出不少的東西。
她聽了以后也覺得這是個機會,自己身上有戶籍,名下也什么產業都沒有。
而且聽那意思,好像這些人到了巢郡以后,都要統一修改戶籍,這種勸退很多人條件卻是姐弟二人眼下最需要的。
戶籍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必多說,不管是科舉還是考其它專科,都是要返還原籍的。
以言家在縣城里的能量,兩人回去考試還能瞞住!?
這些問題要是能從根源上解決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只有這樣,兩人才算是徹底擺脫言家,給自己爭取出了一個更長的成長空間。
如此看來,就算是他們穿過層層阻礙去到旬國,也未必有遷往巢郡穩妥。
嚴青梔越問心中越是火熱,問的方向也開始向著手續條件等等方面傾斜。
那人比較憨厚,似乎不太擅長言辭,有時候說不到重點,嚴青梔也耐心聽著,對于除了錢什么都沒有的姐弟兩人來說,多做準備肯定沒錯。
即便趕不上遷徙的隊伍,他們不管去什么地方,也都需要有所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