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一路飛馳,距離木刻楞還有二里多遠,就上不去了,老老少少的全都從幾輛馬車上下來,背著背簍,挎著籃子,在山坡上一路采過去。
劉青山采了一筐黃花菜,看到距離木刻楞不遠,就過去一趟,跟師父一起,合力把那個松明子大木頭墩子給弄到馬車上。
這玩意還真沉,爺倆都累出一身大汗。
新房子馬上就要完工,正好還沒上窗戶呢,劉青山決定先把這個弄進屋里,以后就當飯桌子了。
要是等到房子的門窗都弄完,就不好弄進去了。
回到木刻楞的時候,啞巴爺爺樂呵呵地把一個大罐子交給劉青山,又比劃一陣,劉青山才知道,這是給古俊山研究員配制的藥酒。
于是他樂呵呵地抱在懷里,隨口又問問里面藥材的配方。
啞巴爺爺對這個正式的弟子,是從來都不藏私的,就跟劉青山比劃一陣。
這下輪到劉青山震驚了,懷里的罐子差點掉地上:
“師父,這罐子里還有一株五十年以上的老山參,這也太難得了吧?”
啞巴爺爺笑著比劃兩下,劉青山懂了,師父想要表達的意思是:
山里的這些草藥,可沒有什么貴賤之分,只要是用來治病的,在他眼里都是一樣的,一株老山參,和一根婆婆丁的根須,其實沒有什么區別。
對于師父的這種淡然,劉青山也只能嘆服:自己這境界比起師父來,還差得太遠呢。
可那是五十年以上的老山參啊,珍貴的六品葉,劉青山真淡定不起來。
這個老古,還真是幸運,遇到師父這種豁達的守山人,否則的話,就算知道藥方,估計他那個工資,也用不起。
啞巴師父大概也瞧出來徒弟的心思,又笑著比劃一陣。
物盡其用,自得其所!
劉青山也若有所思:這就是師父的境界啊,看來俺需要跟師父學的,不僅是武術,還有很多很多……
等他從沉思中回過神,眼神變得更加清澈,此刻,再看到林子中的草木鳥獸,他的心態,又與原來不同。
具體的感覺,連他自己都有點說不出來,那應該是是一種親近吧,就像是對一個相交多年的老友的親近。
啞巴爺爺一直盯著徒弟看著,瞧見劉青山的眼神,這才滿意地點點頭,手上又比劃一陣。
劉青山又被驚到了,不過這一次,他的嘴角很快就露出笑意,就好像聽到了離散多年的老朋友的音訊一般,心中只剩下歡喜。
“師父,咱們這林子還有百年以上的老山參,那您能不能帶我去看看?”
啞巴爺爺笑著點點頭,他現在可以放心地帶徒弟去了。
以前他還真不敢,怕弟子心生貪念。
距離有點遠,下午肯定趕不回來,劉青山就跟老姐打了個招呼,把那罐子藥酒,也叫老姐他們幫著先帶回去,然后跟著師父,走進密林深處。
進入夏季,林子里的草木開始瘋長,啞巴爺爺在前面不疾不徐地走著,不時彎下腰,采摘一些植物的莖葉,放進身后的背簍里。
劉青山也同樣背著背簍,手里還拿著個小藥鋤,嘴里不停問這問那。
很快他就發現,師父采摘的,多是一些芳香開竅的中藥,便明白過來:再有幾天就端午節了,師父這是準備收集一些做香包的材料呢。
啞巴爺爺采摘一種草藥,都要跟劉青山比劃一陣,這種現場教學,效果當然最好。
一路走過去,劉青山認識了藿香,薄荷,艾草,菖蒲等等,啞巴爺爺還告訴他,木刻楞里,還有他收集到的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