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夏天的雨季之后,夾皮溝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建設。
全村最大的建筑,當然就是隊部加村小了。
另外就是各家各戶,紛紛另批一塊宅基地,按照老支書和劉青山以前的規劃,在村子西面的空地上,修建新房。
以后,那邊就是夾皮溝新村兒。
入秋之后,就有十多戶人家,都一起張羅著蓋房子,要不是最后實在請不到瓦匠,估計全村都得起新房子。
劉英也聽得一愣一愣的,嘴里下意識地嘟囔出聲:“我聽說,咱們夾皮溝很窮啊。”
說完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連忙用手捂住嘴。
劉青山笑笑:“劉老師,你那是老黃歷了,咱們夾皮溝,以前確實窮,但是現在大伙真甩開膀子,使勁甩開貧困,大步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一邊說,他還一邊比劃著:“看到東南方向那些建筑沒有,那就是村里的養豬場,能養幾百頭大肥豬呢。”
“還有村子前面,那白汪汪的,都是塑料大棚,里面種植木耳,冬天的時候,還能種植各種鮮菜。”
劉英又吐吐舌頭:“剛才進村的時候,我還以為都是水呢。”
劉青山繼續道:“在豬場旁邊,還有新建的奶牛場,咱們村里,一百多頭奶牛呢,以后天天早上,都有牛奶喝,”
“哇,那待遇真是太好啦!”
劉英樂得差點跳起來,說到底,她也是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孩子。
劉青山心中大定:妥了,估計現在攆都攆不走嘍。
“走,先給兩位老師安排住宿的地方,等到晚上,用大喇叭招呼學生們都到校,認識一下新老師,明天就可以正式開學了。”
說罷,他領著劉英和高峰,一路往家走,沿途也基本沒瞧見啥人,就瞧見幾只土狗,在柳條柵子的陰涼底下,晃晃尾巴。
或者是一只老母雞,領著一大群小雞崽,在道邊刨食兒。
咦,人呢?都去哪兒拉?
劉英東張西望的,有點納悶。
“大伙兒都忙著呢。”
劉青山笑著解釋道,現在有一半村民在收麥子,剩下的全都去采山,夾皮溝里沒閑人。
基本上,各家都是一些老頭老太太,在家里做飯,經管年齡太小的娃子,以及雞鴨鵝狗啥的。
一行人先去劉士奎家,把劉英安置到這邊,反正以前老姐就在這里住的。
奶奶嘴里還埋怨劉英呢:“姑娘啊,這大老遠的,還帶啥行禮呀,咱們這邊都有新被褥。”
劉英也非常滿意,本來還以為條件得多艱苦呢,現在看好像很不錯的樣子,柜蓋上,還有電視機呢,比她家里都強不少。
就是,這一鋪大炕,睡著不大方便啊?
見她一個勁用眼睛看著高峰,劉青山當然知道這丫頭心里想啥呢,于是拍了拍高峰的肩膀:
“高老師,走吧,您上我那屋,我一個人住,正好有做伴兒的了。”
把新老師安置下來,晚上劉青山就張羅了一大桌子飯菜,還特意從野菜廠的冷庫里,帶回來一扇排骨,給燉上了。
排骨里面放豆角和窩瓜土豆,還有切成小塊的青玉米,這叫農家一鍋燉。
最后上面再蓋上一張大面餅,豆角蓋被,連菜帶飯一鍋出。
山杏夾了一塊順順溜溜的排骨,悄悄放到高峰的碗里,她的大眼睛里滿是笑意,瞧得高峰都心里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