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植松江水稻,到稻米出口韓國。
從采摘山野菜到采收山貨再到種植黑木耳。
從發展養殖業到尊重科學,尊重人才……
別人發言,頂多半個小時,老支書則不知不覺講了兩個多小時。
臺上臺下的觀眾們,也都聽得如癡如醉,這才是他們想要的,可操作性強,回去之后就能跟著學。
眼看時間過了中午十二點半,都過飯點兒了,老支書終于講完。
臺上臺下,全體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持續了將近一分鐘,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等到掌聲平息,鄭紅旗則進行了總結發言:“同志們,夾皮溝的事跡,很有典型意義,很鼓舞人心啊,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吸收他們的成功經驗,也早日踏上小康路。”
“事實上,去年開始,夾皮溝就開始引領我們碧水縣的發展,像今年我們縣大力推廣的蔬菜大棚基地,以及生豬養殖基地,學習的就是夾皮溝的先進經驗。”
“隨著松江青稻的成功,現在又給我們引領出一條嶄新的出路,符合條件的公社,同樣也可以發展水稻種植,形成一個新的產業基地。”
“會后,希望同志們多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廣大群眾收入,把我們碧水縣建設得越來越美好。”
“好了,上午就到這,咱們暫時休會!”
與會者再次起立鼓掌,感覺不僅振奮了精神,更重要的是啟迪了思想,許多人都在考慮,如何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發展經濟。
“支書爺爺,您講得真好!”
在前往招待所吃飯的途中,劉青山也替老支書感到高興。
老支書似乎依舊沉浸在激動和喜悅之中:“青山啊,我干了這么多年的村支書,今天終于在全縣露了一回臉,就跟做夢似的。”
“支書爺爺,這不是夢,這是咱們村所有人,實打實鑿干出來的!”
劉青山能理解老支書的心情,說不激動那是假的。
老支書重重點了點頭:“以前大伙也都玩命干,卻頂多對付個溫飽,青山啊,俺算看明白了,不僅要能干,還要會干,咱們夾皮溝,要沒有你領路,哪能有今天這副光景啊?”
劉青山剛要謙虛兩句,就聽旁邊有人輕咳一聲:“這話沒錯,就連俺們守林村,也是禿子跟著月亮走,多少沾點光。”
回頭一瞧,是守林村的老劉支書,今年也成了縣勞模。
要說老劉支書也是個人才,緊跟夾皮溝的腳步,有樣學樣,種大棚,養肥豬,著力發展這兩項產業,雖然沒達到萬元村的水準,但是千元村妥妥的。
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老劉支書對夾皮溝,那是打心眼里敬佩。
都是知根知底的,當然知曉,夾皮溝的騰飛,是因為劉青山給插上的一雙翅膀。
“老劉,你們今年也不錯,聽說龍江省那邊,都到你們村子拉蔬菜了。”老支書也樂呵呵地跟著攀談起來。
交流的隊伍也在不斷擴大,大伙熱烈地討論著,而那些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互通有無,尋找解決的辦法。
看到這一幕,鄭紅旗也很是欣慰,他主導的產業基地,已經有了發展的苗頭,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繼續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