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家制藥廠籌建開始,大冢就全程參與,所以自認為對華夏社會還是比較了解的。
“還是先去車間吧。”劉青山可沒興趣在辦公室里喝茶聊天。
大冢自然是連連點頭,對于劉青山這種務實的精神,他也有點意外。
于是大家就一個車間一個車間地走過去,從原料車間,到生產車間,再到儲存車間,一路轉下去,一上午時間就過去了。
車間里的各種設備,都還是八成新。
雖然沒有開工,但是車間里卻絲毫沒有雜亂之感,一切都整整齊齊,看上去,隨時就可以復工復產。
幾套流水線也都比較先進,劉青山甚至還看到一套灌裝膠囊的流水線,這個在目前的國內來說,還并不多見。
“這種塑封的丸藥很方便嘛。”在一套生產線旁邊,呂教授也忍不住贊嘆起來。
目前國內的丸藥包裝,還用圓柱形的小紙筒,將近一寸高,外面蠟封,中間能擰開,藥丸子裝在里面。
無論是生產還是服用,都不怎么方便。
要是密封不好的話,還會影響藥效。
而眼前這套設備,無疑方便許多,正面是一聯透明的塑料,每個小碗兒里面裝著一顆藥丸兒,封壓之后,密封的效果非常好。
使用起來也方便,用手輕輕一壓,破開下面的鋁塑紙,藥丸就出來了。
呂教授夸了幾句,也猛然反應過來:好像又說錯話了,不能夸的。
可是走了一大圈,真沒挑出來啥毛病,呂教授是讀書人,總不能瞪著眼睛說瞎話吧。
“時代在進步,我們中醫的發展,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
劉青山知道,后世基本上都采用這種便捷的鋁塑包裝,這是發展趨勢,沒必要橫加指責。
好就是好,這是原則問題,不能用這個當成壓價的籌碼。
“劉先生高見。”大冢也在一旁奉承著,他的心思也有點活泛起來:要不要趁機抬高一下價格呢?
然后就聽到劉青山說道:“大冢先生,藥廠很規范,設備也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我們很滿意,現在可以談談價格了。”
大冢也有些喜出望外,想不到對方竟然如此干脆,他心里決定:爭取按照原價出售。
就算對方討價還價,怎么也得談到八折和九折之間。
而劉工和呂教授則有點著急:劉總一個勁夸人家,還怎么好壓價?
只聽劉青山繼續說道:“最近我們收購了十幾家外資企業,基本上都是四折到五折之間,這廠子我比較滿意,就按照五折吧。”
五折?
大冢還以為自己的耳朵聽錯了呢,他疑惑地望向劉青山:“劉先生,這個價格,我們萬萬不能接受。”
劉青山笑笑:“那就耽誤大冢先生的寶貴時間了,我們告辭。”
說完就率先走出廠房,劉工等人愣了一下,也連忙跟上。
大冢等人都蒙了:這就完事了?
以他們對華夏人的了解,這種談判,爭爭講講的,談個幾天時間,再正常不過。
對于劉青山這種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他們一時間還真不大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