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蘇占據如此多的優勢還勝不了項羽,那他的計劃必然要延后。
至少,也要等到再建造出一艘蜃樓才能離開。
扶蘇的表現并沒有讓嬴政失望,得到消息之后,扶蘇迅速做出反應。
不是立刻派兵征討,而是下令讓會稽周邊的守軍連成一片,讓項羽難以繼續對外擴張。
以項羽之能,打出去沒什么難度,但之后呢?打下的城池誰看守?
總不能項羽一路打,打一個丟一個吧!
項羽這才發現,他欠缺的不只是兵馬,還有人才。
范增、吳廣都是不世之材,項梁、龍且、英布、鐘離眛也都有上將之才,但實在是太少了,能承擔起一個機關城和幾座山寨,卻承擔不起一個諸侯國。
范增看著眼前大堆竹簡,揉了揉疲憊的腦袋,暗罵了吳廣一句。
當初逃跑的時候,范增看出農家有叛徒,提議分兵,吳廣會意,成功發現了叛徒。
那叛徒名叫韓信,是烈山堂副堂主。
就在吳廣要殺死韓信的時候,張良帶兵趕到,把韓信救走。
如果僅止于此,范增還不會說什么,可現在統兵把他們死死圍住的將領不是別個,正是韓信。
韓信雖無項羽之勇,但卻能夠把每一個士卒的戰力都發揮出來。
一萬人也好,十萬人也罷,哪怕那些兵馬分布在不同城池,韓信也能指揮的井井有條。
范增暗罵吳廣,一是罵他不識英才,二是罵他做事婆媽,沒能及時滅口。
七月,項梁領兵攻打襄城,中了韓信的計策,被亂箭射殺。
八月,英布趁著韓信巡視東阿的機會,領兵二打襄城,不想張良已經趕到,被張良算計,全軍覆沒,其本人也被生擒。
扶蘇親自勸降,英布思慮一番,選擇了投降。
項家有“風火山林”四將,起事之前損失了季布,如今又失去了英布,只余下龍且和鐘離眛二人了。
對于項羽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也讓他的性情變得越發暴烈。
修整三日之后,項羽留吳廣看守會稽,親自領兵進攻襄城,不計后果的發動強攻,身先士卒,親身上陣,靠著絕世神勇攻破襄城。
破城之后,項羽犯了他最不該犯的錯誤——屠城!
襄城內的百姓多是舊楚國人,守將也換成了最新投降的英布。
項羽這番狠殺,讓項氏一族在楚地民心盡失,招兵難度大了數倍。
最可怕的是,扶蘇、張良、韓信趁著項羽出兵的機會分三路出擊,扶蘇韓信兩面夾擊破了會稽城,斬殺吳廣。
張良帶領工部的高手匠人破了機關城,俘虜高漸離、大鐵錘、盜跖等墨家弟子。
打破襄城,得到一座破敗的殘城,卻失去了經營十多年的老巢和人杰地靈的會稽,可謂是虧到家了。
范增憂心忡忡,項羽卻無所畏懼。
打到這等地步,哪怕是周武王在世,姜子牙重生,也不可能成事。
反正都要敗,都要死,為何不戰一個轟轟烈烈!
九月初,扶蘇親自領兵進攻襄城,弩箭、投石機梯次發射,四面夾擊,晝夜不停。
項羽全力抵抗,但一人之力終歸難敵千軍萬馬。
三日后,襄城被轟破,項羽帶領一千多騎兵棄城而逃。
張良韓信各領一軍,兩面夾擊,窮追不舍,并在逃跑路上唱起楚國人勞作收獲之時唱的民歌。
人心思定,項羽也無可奈何。
……
楚國破滅、臥薪嘗膽、起兵反秦,攻城掠地……
十數年積累,短短數月,麾下僅余二十八騎。
吳廣兵敗被殺,范增嘔血而亡,項梁、鐘離眛、龍且等人或死或擒,身邊之人,只剩虞姬(石蘭)。
項羽喝下最后一壇酒,悲歌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拔劍在手,道:“愿為大王劍舞。”
虞姬出身于蜀山,除了奇術之外,還有劍法傍身,虞姬劍舞曾是項羽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