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說,這對大唐的百姓有什么意義?
沒有!
大唐的百姓過的是什么樣的日子?
靈山腳下的百姓過的又是什么樣的日子?
一群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鬼,指點億萬富翁該如何享受生活,想想都覺得詭異。
……
狄光磊不知唐僧的想法,若是知道,只會大叫活該。
讓你特么裝逼,讓你特么擺架子,非要玩什么九九八十一難,這下玩脫了吧。
也不看看西牛賀洲被治理成什么鬼樣子,有多少魑魅魍魎,妖魔鬼怪。
就這,還特么想要“教化”大唐百姓……
恒河水喝多了吧!
狄光磊只想說吳承恩牛逼,早在好幾百年前,就已經看出阿三是什么脾性了。
……
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都發現了唐僧心緒的變化。
豬八戒和沙僧覺得唐僧是因為百姓受苦而心動。
孫悟空這個同樣也“生有異心”的,卻猜出了唐僧心中在想些什么。
孫悟空輕輕地拉了唐僧一下,道:“師父勿要煩惱,俺老孫翻江攪海,移星換斗,踢天弄井,吐霧噴云,擔山趕月,喚雨呼風,都是拿手好戲。
念動真言,請得四海龍王,燒了文書,引動雷公電母,若是他們不敢下雨,老孫便去請真武大帝,他催動玄武印、皂雕旗,便是一場甘霖。”
這話的重點不在于祈雨,而在于“若是他們不敢下雨”。
龍王不敢下雨,有別的神仙可以下雨。
唐僧不想取經,同樣也有別的和尚,成為新的取經人。
除非把如來推下佛祖之位,否則取經之事勢在必行。
唐玄奘拒絕,還有千千萬萬個“唐僧”補位。
下一個取經人,還是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如此一來,前面那九萬多里路程中,受苦受難的百姓,災劫都白受了。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在劍不夠鋒利的時候,隱忍是必須的。
更何況孫悟空剛剛和狄光磊論道過,明白此事事關重大,不能急于一時。
就算想要做出改變,也要等取完大乘佛法,辨明三藏真經的優劣之后。
孫悟空和唐僧十足十的默契,只輕輕一拉,唐僧便明白了孫悟空的意思。
一是明白此時該當隱忍,不能意氣用事。
二是知曉孫悟空對此也非常不滿,是站在他這邊的。
三是“龍王不敢降雨真武大帝敢”,說明真武大帝有心改變天規,同樣是他們這一邊的。
唐僧原本是一個很純粹的和尚,但經歷的多了,也學會了以前很是鄙視的“心機”。
孫悟空同樣變了,不再是那個無法無天的齊天大圣。
學了會隱忍,學會了觀察,學會了計謀,學會了妥協。
這一切都是因為,唐僧和孫悟空學會了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