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疑之時,接引佛祖乘船來接。
接引佛祖的船無底,卻能為人脫去凡殼,渡過苦海。
唐僧身上十世因果,沙僧背不動,豬八戒馱不起,孫悟空也不能抓著唐僧駕云,唯獨接引佛祖的無底渡船可以載動。
按照原本的“劇本”,應當是師徒四人乘船過河,脫去凡殼,可唐僧卻滿懷心事。
自從明悟了自身,唐僧一直在想取經路上的劫難。
前番在布金禪寺,寺內和尚說唐僧是圣僧,取經渡人,功德無量。
唐僧卻覺得自己罪孽深重,千刀萬剮也不能償還自己的罪孽。
一個身負無窮罪孽的人,如何有資格成佛?
也是在那個時候,唐僧想到了償還罪孽的辦法。
他沒有降妖伏魔的神通,但有十世修行積攢的——唐僧肉!
渡船載得動十世因果,載不動唐僧變幻不斷的心。
行至中間,只聽得“噗通”一聲,唐僧落入水中,不知去向。
孫悟空驚呼:“接引佛祖,出了何事?”
接引佛祖道:“玄奘心中還有塵埃,我這條破船卻是載不動了,他這一難,誰也幫不了。”
別說接引佛祖,便是如來佛祖,此時也有些心驚,不知為何會出這么個岔子。
回頭看向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也蒙了。
若是唐僧在這個時候墮入苦海,損了一世修行,祂這十多年的辛苦可就都白費了。
整個靈山,唯一一個懂唐僧心思的,便是孫悟空。
沒有人比孫悟空更懂唐僧。
孫悟空知道唐僧心中在想什么,也知道唐僧選擇跌落苦海,是多么大的勇氣。
凡人落入苦海立刻沉淪,永世不得翻身。
唐僧是圣僧,且有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護體,竟然因為自身執念,順著苦海到了陰曹地府,把地藏王菩薩都給驚住了。
十殿閻王領著眾多鬼差出門迎接。
“秦廣王”蔣歆道:“圣僧不去西天取經,怎的到了這里?”
唐僧笑道:“阿彌陀佛,貧僧已經到了靈山,只是有一樁公案沒有了結,身上背著因果,便是見了佛祖,也取不得真經。”
“楚江王”厲溫道:“可是圣僧父母之事?”
唐僧道:“那件事十多年前便已經結束,貧僧說的這樁公案,是貧僧自己的罪孽。”
“宋帝王”余懃道:“圣僧連只蚊子都沒有打死過,何來罪孽?”
唐僧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豈不是我的罪孽?”
地藏王菩薩趕至,勸道:“玄奘,你現在回頭,我可以送你回靈山,否則,十世修行一朝損,十四年辛勞盡數白費。”
唐僧道:“悟空他們已經到了靈山,功德圓滿,佛祖慈悲,把三藏真經賜予他們,他們傳下弟子,亦能普度世人。”
“仵官王”呂岱道:“大圣神通廣大,但教導弟子,普度世人,卻未必擅長。”
唐僧道:“在玉華縣的時候,悟空已經傳下了道統,前幾天,悟空下地府,渡化了枉死城和奈何橋的冤魂,說明他可以普度世人。”
五殿閻羅王、六殿卞城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王、十殿轉輪王紛紛勸告,但都勸不動唐僧。
諦聽獸道:“圣僧心意已決,諸位不用再勸了,況且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圣僧未必沒有一線生機。”
唐僧道:“貧僧西行一十四年,歷經九九磨難,連累的無數百姓身死。
勞煩諸位把死難的百姓,連同那些被悟空打死的妖精,全部都帶來,了結這一樁公案。”
十殿閻羅互相看了看,又看了看地藏王菩薩,最終還是答應了唐僧的要求。
為了湊齊九九八十一難,各路神仙菩薩派出童子坐騎。
紅孩兒、辟寒之類的不傷百姓,無有因果,青獅白象之類的卻是殺人無數,罪孽深重。
還有鳳仙郡那三年干旱的大災,死傷百姓更是多不勝數。
即便十殿閻羅親自去招冤魂怨鬼,也耗費了足足三個多時辰,才把這一路上受難的無辜百姓全部都聚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