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徐樂趴在桌子上想著新書的事情。
二營長坐在他的腿上用呆萌的眼神看著他。
徐樂默默的寫下了兩個書名,《天龍八部》以及《誅仙》。
其實,他本來是想寫《日月當空》的,可實事求是來說,《日月當空》的質量并不高。
這本書曾經在點娘連載過,也沒掀起什么大浪。
當然,最主要的是那個時候,武俠時代已經過去,很少有人看純武俠,哪怕寫他的人是黃宗師。
選《天龍八部》是因為,徐樂本身佩服金庸的文筆。
金庸從來沒什么廢話,專心講故事,很少抒情,很少發議論,很少做道德說教,能不流暢嗎?
沉得住氣,從故事敘述到文筆,金庸都很沉得住氣。
這點是很厲害的,金庸的小說盡量做到客觀,不加雜私貨。
千萬不小看這一點,很多作者都有強烈的表達欲,也就是夾雜著私貨。
徐樂在寫《大唐雙龍傳》的時候就沒忍住,用大篇幅來贊美李世民。
這和他前世的經歷有關,在上一世,他一打開某些社區平臺,就推送給他“終唐一世,盛不及隋”,“李建成千古第一太子”,“楊廣萬古一帝”,“帶你走進真正的李淵……”,“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說真的,他看到這些頭就大。
后世之人喜歡翻案,諸葛亮,岳飛,李世民三人尤其被黑的慘。
李世民無論文治還是武功,政績上都找不出任何值得說道的黑點,更是開創了封建王朝的巔峰——盛唐。
這是一個全面的盛世,無論經濟,律法,文化,商業,農業,對外,軍事,全方面發展的盛世,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李世民貞觀之治的奠定。
《世界文明史》:中國之所以能夠再邁進一個偉大的時代,是由于中國最偉大的帝王---唐太宗的賢明。
他運用軍事天才,把史無前例的入侵者擊退,收回漢朝以后失去的領土,他修治內政,拒絕奢侈的生活,視察長安的監獄,為中國奠定了一個最富創造性的時代。
所以當一個帝王政績上找不出黑點了怎么辦,就只能夸大事實以偏概全了,翻修一個月的宮殿叫大興土木,魏征涉嫌太子謀反案李世民推了自己立的碑叫鞭尸,重病嘗試丹藥沒效果最后還是病死了叫求長生吃丹藥暴斃,不聽文人的話打高句麗,叫不納諫。這就是所謂的晚年昏庸。
楊廣萬古一帝,李淵千古一帝,李建成千古第一隱太子,武則天萬國天樞……只有李世民一無是處。
歷朝歷代都是標桿性人物的李世民被黑的那么慘,徐樂心里自然反感,歸根究底還是徐樂的心境修煉還不到家。
金庸則不一樣,他不負責做旁白灌輸,他只是把故事講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罷了。
有十分力,使一分,不煽情不廢話,只顧描寫動作與場景。
于是舉重若輕,于是行云流水,于是場景自然動人。
這種精確而節制,才是金庸流暢的真正秘密。
這也是一個商業作者,需要學習的。
除此之外,徐樂認為《天龍八部》是金庸所有小說中格局最大的。
當然或許有人認為是《鹿鼎記》,畢竟金庸憑借這本小說革了自己的命,推翻了自己建立的武俠體系。
徐樂本人則覺得《天龍八部》的格局最大。
小說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