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很多讀者在閱讀《儒道至圣》。
圣人洞悉天機,覺察人族暗藏大危機,于是駕列國車,孤身上三蠻、下四海、登五妖山,逼迫妖蠻兩族簽訂千年不戰之約。
無人知道孔子上三蠻下四海登五山的具體經過,只知孔子歸來后訪遍百家,然后一直閉關不出。
孔子閉關后,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五人因得孔子親傳,陸續封半圣,次于亞圣。
儒家門人不再跟其他百家對立,孔子的孫子子思子甚至提出“師法百家”的理念,主動向百家請教,并且助百家學習才氣,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韓非子、雜家的呂不韋、農家的許行、兵家的孫子等相繼封半圣。
直到漢高祖劉邦斬白蛇妖起義,弟子們才知孔子即將去世。
孔子仙逝時,圣體化為才氣煙柱,直沖云霄,歷久不散,天下人人可見。三日后,才氣煙柱一分為三,一入曲阜書院,一入三萬弟子,一入天下。
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等五位半圣因此再進一步,封亞圣。
自此,開啟了才氣時代。
自此,百家爭鳴終歸儒。
沒了罷黜百家的悲劇,人族大興。
孔子逝世后,曲阜書院改稱“圣院”,地位超然。
“孔子是此方世界的唯一圣人,倒是和我大雍一樣。”
秦明喃喃的道。
“從書名可以看出,未來主角會超越孔子,成為‘至圣‘。”
“可是主角怎么超越孔子?難道他能創作出超越孔子理論的作品?”
徐文好奇的道。
讀者們繼續閱讀《儒道至圣》,《儒道至圣》第二章的內容是:方運得罪柳子誠并且被甄掌柜譏諷。
“方運好慘呀。”
徐文感嘆道。
《儒道至圣》第三章的內容是:方運回憶起以往楊玉環對自己的好。
“楊玉環真是一個不錯的童養媳。”
徐文感嘆道。
《儒道至圣》的第四章提到的“祈雨文會”引起了很多官員和儒生的注意。
圣院大陸的縣令等部分官員有一項很重要的職責:助農。
雨少了,當地官員就要舉辦“祈雨文會”,召集當地有文位的人做祈雨的詩詞文章,如果詩詞文夠好,才氣引動天地元氣,那么就會下雨。
如果當地的士子祈雨失敗,或者天氣實在太旱,那么官員就要準備“文寶”和“圣頁”等物,消耗才氣書寫古代名人的名篇祈雨。
雨多了,就會舉辦“止澇文會”,遇到蝗災,就要舉辦“驅蝗文會”,少不得要作驅蝗調、滅蝗曲。
諸如此類文會不勝枚舉。
“詩詞文章還能祈雨?”
“我怎么就沒想到可以這樣做?”
秦明喃喃的道。
大雍的祈雨,主要靠求龍神,但這種方法并不靠譜,很多龍神都不會理會凡人的祈求,所以很多地方出現旱災。
“一旦儒生能夠通過詩詞祈雨,我們就不必受制于神了。”
石開感嘆道。
《儒道至圣》第五章的內容是:方運進入考房,參加童生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