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單就散熱管道,就消耗了幾十噸的鋼管,密封水箱消耗的鋼材更多,足有三百多噸,全是從隔壁鋼鐵鎮拉過來,當面總是說鋼材隨便拉的吳哥,見張南果真一車車把鋼材拉走的樣子,眼皮還是忍不住跳了兩下。
7月20日,玉米豐收收割。
21日至27日,溫室大棚內部進行大改造,挖了大量的坑,埋入了大量鋼管,與一段段的密封水箱,再焊接到一起。
28日,進行燒水試驗,效果非常良好,溫室大棚內部,一度能達到31度,乃至不得不開一點縫隙散熱。
保溫持續時間在十五小時左右。
而張南每天進賬的光能,大約可將密封水箱里的水,燒開1.5次,即兩天燒開三次,略微不足的部分,可以繼續燒煤炭加熱,順便也給植物補充點二氧化碳。
另外天氣也在逐漸轉暖,對煤炭的依賴,也會逐漸降低,乃至消失。
29日,又一茬的玉米種子播種下去了,這些種子是張南從上一茬成熟玉米中,精心挑選出的生長表現最好的種子,全部是“精英后代”,它們的表現讓張南十分期待。
……
進入到8月份,
平均氣溫回升到零下30度以上,各方面的好消息是越來越多了。
比如有重載火車開進了D9開拓區,貨物對外流通的能力宣告恢復。
得知這個消息。
張南當即打電話給交易所,申請可以蓋100畝溫室大棚的相關材料,另外再申請增加50戶的歸化土著人口,張南表示他已經報名加入了《農業振興計劃》,溫室大棚跟歸化人口,都是為了服務于該計劃。
“可以,材料跟人口,會很快送到你的農場。”
讓張南十分驚訝的是,交易所那邊居然一口答應了,要知道這個價位是張南隨口喊的,做好了被砍一刀的準備。
沒想到輕松的答應了。
大意了,早知道多要點。
到了8月底,張南需要的材料就到位了,增加了五十對的年輕玄夢人夫婦,有的手中還抱著孩子……據說穆哥的農場也增加了五十戶的青壯人口。
此外交通部相關人員,還送了張南一大包的種子、一批育種工具與十幾本的農業相關書籍,叮囑他好好學習這些專業知識,成為一名優秀的農業研究人員。
“好,好,我會的。”
張南當面點著頭,等人一走,就隨手把那些書籍,放到書架上吃灰,一頁都沒有翻開過。
……
9月份。
張南帶人天天忙著挖坑、埋管道、蓋大棚,弄第二座的核聚變燒水器,用于給一百畝的溫室大棚供熱,但由于工程量浩大,至少得10月底才能忙完。
但也是在這個月份,整個開拓局大部分的區域,手機通訊中斷了一個月,只有少數人可用衛星電話聯絡。
話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沒有手機信號那還得了,豈不立刻回到了什么傳真時代、電報時代?
開拓局的通訊系統,也要科技降級了?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