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升級了!
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開拓局的科學工業部,先回收了高空中近兩萬艘的所有通訊浮空艇,然后往200公里的高空中,發射了兩千顆的100TBPS的大通量3G網絡衛星,發射更加強大的3G信號與導航信號,給用戶提供的網絡速率更高,導航信號更加精準。
另外在開拓局的各個海拔較高的點,快速安放了3000座的2G信號塔,平均每座信號塔,可為半徑150公里區域內的手機,提供電話短信服務,信號基本覆蓋開拓局全境。
又因為2G信號塔與3G衛星進行分開,互為備份,從而各自的服務更加好用了不說,總體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通訊容量則都增加了十倍以上。
科學工業部也配套推出了一款名為“板磚1代”的按鍵手機,準備批量生產十億部,專門給歸化土著們使用,讓他們告別了兩年不到的傳呼機時代。
10月1日。
手機信號恢復了。
3G網絡信號也恢復了,張南久違的打開了筆記本電腦,上了一會網,最快下載速度竟然達到了完全不像3G網的表現,網絡延遲也降低到100ms以內。
在觀網新聞里,張南才知道,科學工業部發射的兩千顆3G網絡衛星,都是重量達到上百噸的巨型衛星,不再使用太陽能帆板作為能源,而是內置了小型的核聚變電池,足夠衛星使用五十年。
另外三千座的2G信號塔,自然也是異曲同工之妙,反正核聚變電池制造技術不高,成本也不高,可以批量推廣。
與之相比,張南搞的‘核聚變燒水器’,簡直是吃力不討好的典型,費這些亂七八糟的功夫干嘛,直接找開拓局要一座技術成熟的核聚變發電站不就行了么,或者來一批核聚變電池也行。
想到此張南給交易所打了個電話,果真提了這個要求。
“呃……核電站、核電池,目前還不是貨架供應品,無法提供,得看后續政策是否發生調整。”
交易所相關人員拒絕了張南。
“看來自家的垃圾燒水器,還得再用一段時間。”
張南呢喃自語。
……
10月底,
氣溫回升到零下10度附近。
張南農場,每五畝大面積一個,共有二十個,合計一百畝的新溫室大棚搭建起來了,里面都配套了供熱系統,另從鋼鐵鎮那邊,拉過來了一根高壓電線,為這一百畝溫室大棚內的照明系統供電。
恰好!
經過不知道多少輪的農作物種植、成熟與收獲,張南體內的白色光團,體積增長到有椰子大小,大概1升左右,剛好夠融入近千斤的種子中,播種到百畝的溫室大棚中。
又兩個月后。
時間來到了12月底,氣溫回升到零度附近。
冰雪開始融化。
春天就要來臨了。
但這樣值得歡慶日子里,張南卻感覺自己時時刻刻,都有點膨脹要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