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張南提出的多項改進建議,都是一針見血,極為有用,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如果張南不在這邊的話,楊夢超知道,他的造飛機項目,只怕會馬上陷入停滯,無法取得較快的進展。
“教官這樣吧。”
張南知道楊夢超的想法與顧慮,想了想道:“現在廠里一共有三架原型機,我把最新的3號原型機開走,在張南農場那邊,繼續進行試飛工作,你的話,可以帶工人再造一架原型機,從零開始,重新設計,看看能不能在設計層面,把飛機的重量減下去,我那邊會繼續提供數據跟建議,你偶爾也能帶人去看看,這樣如何?”
“好吧,只能如此了。”
楊夢超點頭道,張南一不是工廠的人,二不是全職的試飛員,只能采用這個折中之策了。
……
5月3日。
張南操控著‘夢飛1型’3號原型機,飛回了自己的農場,在曬谷場平穩降落。
緊接著他就忙碌了起來。
5日,帶工人收割了1萬畝的成熟水稻,平均畝產420公斤,因為管理較為粗疏,產量中規中矩。
然后馬上又讓工人翻耕出了1.5萬畝的水田,再次全部種下了水稻——全部融入了白色光粒。
那么張南的體內,立刻多出了可種五千畝稻田,大約2500萬枚的白色光粒。
壓縮。
全力進行壓縮。
即便如此,即便每天都耗盡全部精神力,張南也只能壓縮出300多枚的綠色光粒(第一天壓縮出的綠色光粒,立刻融入到了236枚的哥龍獸蛋中)。
——消耗30萬枚白色光粒。
即每天只能壓縮1.2%的白色光粒,得80多天才能全部壓縮完成。
但是在此之前,張南得頂著一個超級大肚腩,甚至全身都要‘浮腫’一圈,看起來像個兩百多斤的大胖子。
顏值慘烈下降成這個樣子,張南怎么可能接受的了。
把大部分的約2000萬枚的白色光粒,存放在別墅四樓的一間‘存儲室’內,幾乎填滿整個房間,再用精神力進行遠程控制,不允許它們自動回歸體內,除非主動召喚。
除此之外,
在抽時間試飛3號原型機的過程中,或許是靈機一動,也可能是心血來潮,張南居然將上百萬枚的白色光粒,附著在飛機的每個零件與構件上,連機身機翼表面,都密密麻麻遍布了超過10萬枚的白色光粒。
讓整架飛機都變成了一架白色的在發著光飛機,十分晃眼。
話說張南這是在干什么?
飛機只是一架死物,他附著那么多的白色光粒上去干什么?又沒辦法弄到什么光能、生命能抽成。
張南在做實驗。
沒錯,飛機確實是死物,但白色光粒,卻是一種十分神奇的‘感應器’,只要融入植物體內,張南就能清晰敏銳的感知到某植物的生長狀態——只要他全力進行感知。
如果把白色光粒附著于一個飛機零件中呢?
該零件的工作狀態、受力情況、金屬疲勞情況,是不是也能感知的到?
張南立刻嘗試了一下。
百萬枚的白色光粒,化作百萬個的微型‘感應器’,遍布3號原型機全身,然后開始進行試飛。
飛行在天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