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凱地區,張南第二農場。
雨還是在下。
北邊的納斯河水面,暴漲到了接近十公里的寬度。
農場180萬畝的耕地,全部種上了水稻,經過四十天的生長,已經到了抽穗期,再過10至15天,就可以成熟收獲。
而這個水稻品種,是懶人稻,只要將稻種拋灑到農田中即可。
如果使用農用飛機,進行高速拋灑,一架飛機一天就可以播撒五千畝,效率是地面播種機的十倍。
目前農場有120架農用飛機,合格的農業飛行員一百余人,再加上張南使用渦輪背包,對沒照顧到的地方,進行查漏補缺,只要忙個三四天,就能給180萬畝的水田,全部都播上稻種。
然后就是等人。
不用除草,視情況少量的施點肥,不用打農藥,中間的管理工作非常少。
大概五十天后,就會成熟,生長速度也相當快。
到了收割的時候,使用那種特殊的舟船型水稻聯合收割機,可以在半米深的泥水中收割,且一邊收割,一邊將稻桿粉碎,還于田中,尾部的旋轉刀裝置,再對水田進行翻耕,做到一機多用。
再過兩三天,又可以用飛機播種的方式,往水田中播撒稻種。
至于產量的話,懶人稻的畝產一般在600斤至800斤左右,并不是非常高,但是它的口味、口感、營養,要比一般的水稻品種好,味道明顯更香一些。
其道理,就跟散養雞比工廠飼養雞好吃類似,具有‘散養’屬性加成。
而且張南越是多了解種植懶人稻,便越發的發現了種水稻的好處。
一方面,在玄夢大陸,由于沒有類似水稻這種的可在水田中生長的農作物,所以相關的農業害蟲要少的多,甚至幾乎沒有,這就省了打農藥的麻煩。
其次,水稻本身就生長在水中,不會遇到缺水問題,不用經常給其施水,這又節省了不少的工作量。
施肥的話,因為是種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常見的元素都不缺,只需在關鍵生長節點,補充少許微量元素肥即可。
綜合來看,種植懶人稻付出的工作量,大概只有小麥、大豆的三分之一,玉米的一半,是一種非常省時省力的農作物。
唯一的麻煩,就是雨季天天下雨,容易淋濕,對工人不太友好。
但種小麥大豆玉米,也會遇到天氣很熱,太陽太曬等問題,下雨天至少會感到很涼快,不曬人。
故而不少的工人,也非常喜歡水稻。
又考慮到每個夏年,都有足足六個月的時間,是屬于雨季,至少占適宜耕種期的五分之一,也是光、熱、水最充足的一段時期,如果這段寶貴時期被浪費了,沒有利用起來,對農業而言,那將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所以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張南打算重點攻關水稻,爭取在懶人稻的基礎上,培育出一種全新的水稻品種,具有高產、生長快、打理過程可以偷懶等特點,只是播種與收割時,稍微要付出一點辛苦。
在張南農場那邊,基于懶人稻的“超懶1號”,在雨季到來前,就已經培育了四茬,具有了很多優良的特性。
而第五茬的培育,以及后面的野外馴化,張南打算全放在第二農場這邊進行,爭取在這個夏年,就實現‘超懶1號’育種成功。
4月21號,懶人稻基本成熟,開始收割。
工人們操控著八百輛的舟船型水稻收割機,轟隆隆的,開始了收割工作。
180萬畝的稻田,每天工作十六小時的農忙搶收狀態下,只用五天就全部收割完畢,并完成快速烘干,實現顆粒歸倉……并且下一茬的播種工作也已經開始了,預計兩天內完成。
總產量的話,達到了82.7萬噸(干重),即平均畝產460公斤。
這個畝產表現相當之好了,畢竟這是懶人稻,跟付出的辛苦相比,這份回報令人相當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