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南不太滿意,這不是‘超懶1號’應當具有的表現,它的平均畝產,應該達到500公斤以上,才算是達到了他期望的標準,才有對外推廣的價值,否則就是交易所,也不愿意出高價以良種的價格購買,只能以1金元/公斤的價格,算作優質大米收購。
故而這八十多萬噸的稻米,張南出售了80萬噸給交易所,只賣了8億金元,雖說刨除成本后,還是凈賺了5個億,但顯然沒有達到張南想多賺錢的要求……也幸好農業領域,不需要征收農業稅,不然利潤會更低。
而農業良種的價格,一般至少要翻個3倍以上,多的要翻5倍、10倍,種子如同芯片,利潤率可不是一般的高。
只能繼續努力!
又五十天后,6月6號,又一茬的180萬畝懶人稻收割了。
6月11號收割完畢,總產量85.5萬噸,平均畝產為475公斤,還是差那么一點點。
賣掉80萬噸給交易所,賣了8億多金元,又是凈賺5億金元。
不行!
還是非常不滿意,繼續種下一茬,管理更加用心,耗費的精力與心思更多了一些。
故而又是五十天后,7月21號,第三茬的懶人稻收割了。
7月26號收割完畢,總產量89.3萬噸,平均畝產為496公斤,這次只差區區4公斤,只差那么一小丁點。
張南簡直氣的要拿拳頭砸墻。
特么的是有什么在跟我作對么,這都第三次嘗試沖擊五百公斤畝產記錄了,為什么就是不行?
“這樣吧,496公斤的畝產,已經相當不錯,農業專家都培育不出這么好的懶人稻,我們交易所,這次就以良種的價格進行收購吧,3金元一公斤,如何?”
交易所的工作人員道。
“不必了,不需要你們的施舍!”
張南瞪了對方一眼,道:“我這里是最好的黑土地,有最好的管理,有最舒適的生長環境,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畝產都達不到500公斤,那它就是廢物,在別的土地,別想有好的表現,我可以坑其它農場主,但是不能侮辱自己的職業!”
“它的表現還不合格,算不上良種,就按正常大米的價格收。”
“好吧。”對方訕訕的道。
不死心的張南,則繼續進行嘗試,打算試到成功為止。
于是又過去四十六天后,9月12號,第四茬的懶人稻提前成熟了——因為雨季已經過去,現在是極其炎熱的酷暑期。
直到9月17號,這一茬的水稻全部收割完畢,統計總產量。
包括農場工人、張南自己以及交易所派來的工作人員,所有人都驚呆了。
總產量126.7萬噸,平均畝產達到驚人的703.8公斤。
單產較上一茬提升了41.9%!
這一季的懶人稻,似乎突然進化成了另一個的水稻品種,產量高到讓人難以置信。
話說這是怎么回事,集體基因突變了么?
※※※※※※※※※
一千字反盜內容,五到十分鐘后替換刷新,正版讀者長按目錄重新下載即可。
每天拼命更新九千字,訂閱收入只有3000塊,活不下去了,只能出此下策了,望諒解!
錢也沒賺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