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到了現代,很多人的父親都會很傳統,不太可能像朋友那樣,可以做到無話不說。即使,這對父子的心中清楚地知道是愛對方的,但是卻不能表達,既不能用語言說出,又不能大膽地做出一個擁抱。
古代傳統的父子關系,其實就是這樣的。
歷史上曾出現以孝治天下,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孝,是治國的根本。
而中國古代社會又是以男人為主導的,所以父與子之間慈與孝,是維持社會運轉的重中之重。
經過千百年,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當時社會,孝不僅是一個人應有的美德,也是一個人必須應盡的義務,一旦被認為忤逆不孝,就會被所有的人所不齒,被責罵為禽獸不如,甚至可能會有殺身之禍。
舜的父親每天都想殺死舜,但是舜仍然對他盡孝道。“親惡我,孝方賢”,所以舜才成了圣人。
有了這樣的觀念,并且上升到了治國的高度,父子之間就不可能平等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子女須對父母絕對恭敬順從,子女無形之中也會對父親產生畏懼之情,不可能成為知心的朋友。
相對與父親的嚴謹角色,母親就緩和多了。所以古詩詞中有許多直接表達思念和感恩母親之作,卻沒有文字表達對父親的那種感情。
中國傳統的父子之情,永遠有一層隔閡,心中熾烈,卻有著不能親近的疏離感。并羞澀于詠言語表達,顯得生硬而又淡漠。能感受到你愛我,我也愛你,但是這種愛只能隱藏在心底。惟有等到生離死別之際,才會不能自已地用淚水發泄出來。
所以像薛仁貴這樣的古代男人,基本上不太懂得和小孩之間互動,有人一定會問,周立凱互動的還可以呀,那是因為周立凱還沒有小孩,并且他的互動其實就是給酒精巧克力。
要不然他也不太會和小女孩玩耍。
“你們都走吧...就讓這個小丫頭跟著我...。”李佑嘻嘻一笑,要知道李佑可是從小就帶自己的妹妹,對照顧小女孩還是頗有心得的。
“你可以...?”眾人有些驚訝得看著李佑,畢竟李佑是皇家人,誰也不知道不他會不會帶小孩,要是一怒之下將小衡兒給砍了,大家找誰說理去。
“怎么了...本王帶兕子帶得不好嗎?”李佑微微一笑。
大家這才微微點頭,確實李佑對晉陽公主那是很好的,大家這才放心,于是李佑在洪縣就多了一個小尾巴...而李佑現在還不知道,這個小尾巴對他有多重要。
..........................
“你叫什么名字...?”
一塊巧克力吃完,小衡兒的肚子反而更加的餓了起來,這個時候,李佑就拿出一包方便面來給小衡兒泡著吃,不過,吃泡面要先燒水。
李佑有一個小爐子,買了點酒精膏,用打火機一點就燃了起來。
看得一邊的小衡兒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