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攝政王殿下!”
........
四月初四入夜,京城內九門內卻顯得燈火通明,一排排的京營士卒們站在城中,他們穿著鴛鴦戰襖,身上負著火銃,腰間還懸掛著長刀,人人手中持著火把。
一輛輛馬車正占據了道路的中央,四周則都是簇擁在此地的官員以及家屬,在他們之后則是成批成批即將撤離的百姓,上萬人站在長長的街道上卻顯得絲毫不混亂——因為根據朱慈烺的法令,任何膽敢制造騷亂者,全部直接就地正法。
當這條法令公布以后,道路一側已經斬了上百人,猩紅的鮮血在地面上流淌,無時無刻地告訴所有人,既然你們想活命,那就乖乖地。
不過站在這里的并不是京城的所有官員以及百姓,畢竟幾十萬人根本不可能全部帶走,剩下沒有跑路的那些人,基本上都已經打定主意,要迎接新主子進城了。
畢竟隨著朱慈烺先前關門拷銀以后,京城的勛貴官員們自然對朱太子徹底失去了期望,他們更希望能夠在李自成這樣的英明之主下,繼續自己快快樂樂的小日子,當然如果能夠再乘機撈點銀子,那自然是更美妙了。
對于這些人的選擇,朱慈烺并沒有絲毫的反對,他也不打算圍繞這件事再做些什么,至少先前錦衣衛和東廠聯手在京城內散播關于闖逆會吃人的謠言,已經夠多了,等到闖軍進城之后,到時候總有這些人好果子吃。
當然,在朱慈烺重點名單里的人物,除了一批跟著崇禎走了以外,剩下的也都表示愿意跟著朱慈烺離開京城,英國公張世澤、武定侯徐錫登、武安侯鄭之俊、恭順侯吳惟英、懷寧侯孫維藩、懷遠侯常延齡、新城侯王國興以及新樂侯劉文炳等勛貴們也都表示愿意跟著朱慈烺去山東。
京城中剩下的兩個大學士,其余的六部九卿都察院科道官員們中,其中也有一部分選擇跟著朱慈烺離開,再加上一同離開的工匠、醫士、專業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也有接近萬人,再加上那些京營士卒的親眷,總人數差不多在六萬人左右。
朱慈烺在東宮侍衛的護送下,急匆匆地趕到了正陽門前,這里是京城九門中最靠南面的三處門,也是闖軍未曾合圍的一面,除了正陽門以外,還有崇文門和宣武門,已經聚集了明軍的大部。
見到朱慈烺前來,吳襄身穿一身鐵甲,前來拜見道:“啟稟千歲,京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們已經將所有的紅夷大炮以及其他的火炮集中在了正陽門、崇文門和宣武門上,如果在撤退過程中,闖軍敢于攔截,我軍將會依托城門與敵迎擊。”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吳三桂和吳三輔各部已經到了哪里?”
“根據探子的消息,吳三桂率領的關寧軍已經到了黃村,距離盧溝橋只剩下十余里.......他們一旦聽到京城炮響,就會趕來支援,至于吳三輔的兩萬人也到了通州!”
吳襄雙手抱拳,微微發白的發絲在風中飛舞著,臉上的皺紋似乎也舒展了許多。
望著城中四處可見的燈火,還有那些充滿了渴望的臉龐,朱慈烺深深吸了一口氣,他的右手始終都拄在劍柄上面,似乎依然在等待著拔劍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