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言一出,幾人頓時側目。
“想想吧!這一年中,原本屬于趙氏族人跟那些貴族的封邑,財富,到了誰的手中?”
聽到這,杞仲頓時恍然,說道:“全到了趙地居民手中!如此一來,若趙氏回歸,定然是要把東西都要回去的,那些居民豈能愿意……”
智朗在趙地實施的政策,就是財富再分配。一方面,他克制了部下瓜分戰果的欲望,一方面,他又快速把所獲戰利品分了下去,耕地牧場分給了趙地庶民以及少地國人、就連奴隸也全部收攏,不再讓私人豢養,改為雇傭,生存狀態大為改善。
可以說,受到打擊的,只有趙氏族人跟那些貴族,得利的恰恰是如今的趙地居民。
這種情況下,趙地居民怎么可能想讓趙氏再回來?且不說多數人并未受到趙氏什么恩惠,更談不上忠心,就算是真的有人對趙氏有忠心,能抵得上現實的利益嗎?
而再退一步,趙氏回來了,那得利的人們在趙氏眼中又算什么?事實上,雙方早已是水火不容了。
想明白了這些,智寬臉色頓時一松,笑道:“我無憂矣!”
他唯一擔憂的就是民心,只說戰事,他還是很有信心的。這大半年來,他一直也沒閑著,練兵、囤積物資,修城墻,還擴軍了一次。
只守城的話,面對秦魏韓,只要不出岔子,擋幾年都問題不大。當然,不用等到那時,智朗那邊估計也早就打完了。
“宗主!”
智朗正要結束會議,杞仲卻突然開口了。
“邯鄲趙氏,這次不做理會嗎?”
智朗點了點頭:“若是邯鄲趙氏也收了,那豈不是把兵鋒頂到了燕齊家門前?尤其燕國,還是相安無事的好,不然代地恐怕也不安穩。總不能真的四面皆敵吧?再說了,智氏跟邯鄲趙氏有山脈相隔,本來也沒什么沖突,還不到攻打的時候。”
邯鄲趙氏緊鄰燕齊,戰線就拉的太長了,還平白招惹了北方的邊緣國燕國。而且,屯留跟邯鄲趙氏是隔著太行山的,去一趟都得繞路,明顯的成本跟收益不成比例。
杞仲點點頭:“既然無意攻打,那就該派人去表明態度才好,至少不能讓他們參加此戰。”
“也對。那就讓衛黎去一趟吧,若能締結盟約就更好了。”
說完這些,幾人也再無疑問。
要散會了,智朗敲了敲桌子,說道:“出擊日期定在五個月后,這段時日,必須加緊備戰。趙地要囤積物資修筑城池。而薪武,除了本部軍隊訓練,新招募的那些士兵也不可忽視,要選派最優秀的軍官去訓練,盡快成軍。可明白了?!”
“唯!”幾人齊聲應道。
……
定下了戰略,之后自然就是緊張的準備了。而所準備的,不外乎糧草跟武器裝備。
尤其糧草,智氏去年又是大豐收,但也向趙地輸入了不少,總的來說只能算收支持平。而今年趙地糧食若能豐收,那就更不存在問題了,這也是智朗把戰事定在入冬的原因,糧食收獲歸倉,才能不影響收獲。
而武器裝備,也一直受智朗看重,畢竟是戰事成敗所系,懈怠不得。
連著干旱了那么多天,這天一大早,天空中總算多了一層云。雖然不知有沒有降水,但總算讓人多了希望,再旱下去,就要影響今年的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