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好出發的時間,方昊跟錢珉告辭,從警局出來,他抬手看了看時間,才剛過十點,現在去朱俊達介紹的供應商那里有些晚了,吃午飯又太早,時間有些尷尬。想了想,干脆就在路上隨便走走,思考一下接下來的計劃。
漫無目的地走了一會,方昊抬起頭來,無意間看到不遠處有家畫廊,看門臉,這家畫廊已經有些年頭了,這讓他心里有些好奇。
許多人都知道有畫廊這樣的機構,卻不太清楚畫廊具體是怎么經營的。
簡單來說,藝術品就是商品,畫廊就是藝術品的代理商和分銷商,畫廊需要挑選他們認為有市場潛力的畫家簽約,或者直接買入藝術品,然后對于這些藝術品做市場推,具體方法就是畫展,如果有人看中了一幅畫作,賣出的錢減去買入成本和日常開銷就是他們的盈利。
另外,畫廊的也會經營一些周邊來增加收入,比如一些有設計的商品,或者精美的文化用品等等。
因此,理論上說畫廊應該是靠買入有潛力的畫家的作品,然后幫他們做推廣賺錢。但是基本上這個很難,而且流水太低了。現在大多數的畫廊生存比較困難,賬面上不賺錢。
并且,畫廊還有拍賣行這個競爭對手,拍賣行完全可以搶占畫廊的生意。在國內,由于畫廊和拍賣行幾乎是同時起步,且總共才二十年上下,這種情況下,等于將資本較小的畫廊和資本雄厚的拍賣公司拉到同臺競技。
近幾年,國內拍賣行努力發展“美院畢業生專場拍賣”,如果在國外,拍賣公司也這么干,等于要把中小畫廊逼死,人家非拼命不可。而國內的畫廊目前對拍賣行沒什么反抗能力,其結果不言而喻,畫廊在這種情形下難以發展。
因此,在國內,許多畫廊開了沒多久,就因為沒有生意關門倒閉了,現在也只有有人脈、有資金的畫廊還生存著,而且有一些還只是被投資人當作是結交朋友的平臺。
正因為畫廊現在比較艱難的處境,大部分畫廊都是藝術區扎堆經營,這樣能夠聚集人氣,像眼前這樣單打獨斗的畫廊,不少都是小型畫廊,或者說是袖珍畫廊,而位置好,規模大的,不是有一定的資本,就是在業內已經有名了。
方昊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條人氣很旺的街道,租金肯定不便宜,這家名叫“雙利”的畫廊,能夠在這里生存下來,肯定是有其優勢的,只是讓方昊好奇的是,他印象里,包括在上個星期的書畫沙龍,都沒有聽說過這家畫廊的名稱。
這也正是方昊感到好奇的原因,于是就打算進去逛一逛。
剛走進店里,方昊就看到幾個人在圍在一張書案前,正在觀看其中一人書寫。
方昊認出其中一人叫作劉擇,之前在沙龍上見過,吃飯的時候,還給了他名片。劉擇注意到有人進來,抬起頭朝門口看了看,見是方昊,驚訝之余,臉上帶著笑容,朝方昊點頭示意,然后指了指那位書寫者,示意不想打擾。
其他圍觀眾人注意到劉擇的動作,也抬起頭來,看了看方昊。
方昊也微笑示意,隨意打量了一圈,發現店里展示的都是書法和國畫作品,遠遠看去,水平都還可以。
現在不是仔細欣賞這些作品的時候,方昊就朝著書案那邊走去,走到那里,發現書寫者正使用楷書寫著《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