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昊正琢磨自己是不是亂吃了什么東西,導致拉肚子,但思來想去,也就早上吃的油茶麻花,再加上喝了一些水,那油茶麻花吃起來又沒有異味,想來不可能有這問題。
難道是因為水是冷的緣故?什么時候他的腸胃這么嬌氣了?
正無聊地想著心事,方昊聽到外面有兩個人對話,還有皮殼什么的,難道和青銅器有關?
嘿!在兵馬俑博物館外面的廁所,討論青銅器,想想也知道有貓膩,也不知道這兩個人是想禍害誰。
“等等!我旁邊的蹲位好像沒人吧?不會是想給我挖坑吧?”
方昊表情古怪,他這又是招惹誰了,專門給他“埋地雷”?
“咔噠!”
隔壁蹲位的門突然開了,有人走了出去,把方昊嚇了一跳:“待了這么久居然沒聲音,是人是鬼啊!”
片刻后,方昊也走了出來,洗手時,就聽到外面傳來激烈的爭論聲。
方昊廁所外面,發現外面有四個人,其中正在爭執的是兩個人。一個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一個是三十多歲的青年。
方昊聽了兩句,有些明白了,兩個人是因為都想買旁邊一個人手里拿的東西,都不想退讓,所以爭執了起來。
方昊那人手中看了一眼,發現他拿的是一枚帶鉤。
帶鉤是我國古代服飾的重要配件,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良渚時期即有類似帶鉤的玉器出現,經商周發展,戰國至秦漢時期的帶鉤在材質、形制、地理分布上均得到較大發展。
帶鉤的作用主要是固定和管束衣服的作用,關于帶鉤的敘述有許多,而其中最有名的,當數管仲用箭射中齊桓公所佩帶鉤,而齊桓公幸免一死的歷史故事。
另外,《淮南子》中在談及帶鉤時,用了這樣的話:“滿堂之座,視鉤各異,于環、帶一也。”
意思是說,放眼看去,賓客滿堂的腰間環帶上,都露出奢華的鉤飾,沒有相同的。而正是在這個“視鉤各異”間,人們的身份、地位都表露無遺,王侯之鉤、官宦之鉤、百姓之鉤,分得清清楚楚。
那人手里拿著的是一枚青銅鎏金帶鉤,因為大部分都握在手心,再加上距離遠,看不太清楚。
如果是正常情況,他或許還有興趣看一看,現在么,還是早點離開吧。
方昊剛想走,那大爺和青年就爭出了火。
“你這人怎么回事,剛剛明明說不要,現在又要搶,哪有這樣的道理!”大爺很憤怒,脖子上的青筋都爆了起來。
青年也很暴躁,那嗓門就跟銅鑼似的:“我剛才只是說考慮一下,什么時候說不要的!”
“什么考慮一下,你剛才的意思明明就是不準備要了,只不過看我說要,又后悔,哪有這樣的道理,當我老頭子好欺負嗎?”
大爺很生氣,不去理會青年的反應,上去就從那人手里把帶鉤奪了下來。
青年怔了怔,也心急火燎地上前一把抓住大爺手中的帶鉤,想要搶下來,但大爺就是不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