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明之后又介紹說,牌匾的底色以黑色居多,也有漆紫、紅、綠、棕等顏色的。內文最常見就是真金顏色,也是在字上敷貼金箔的“真金字匾”,貼金工藝也很有講究,除了貼金外,還有鑲嵌象牙、獸骨或螺鈿的。
方昊聽了潘周明的介紹,再想到自己想在一個星期內制作一塊古法牌匾,顯然不可能完成,而且他都不知道,什么樣的水平,才能達到系統的要求,這又將耗費他不少時間。
“失算了!”方昊心中嘆息,但既然任務已經接了,也沒有放棄的道理。
況且,別看獎勵只是初級木雕技術,實則相當復雜,其中包含著圓雕、浮雕、根雕等技術,信息非常龐大,而且方昊相信,以系統的神奇之處,很可能把古代那些失傳的木雕工藝,也會一起傳給他,如果是這樣,價值無法估量。
不過是多花一些時間,就能初步掌握這些技術,還有什么不滿意的?
當然,考慮到時間越長,不能接受的任務越多,性價比也越低,方昊還是想著越快完成越好。
大家又回到座位,潘周明端起茶杯喝了幾口,說道:“別看只是做一塊牌匾,事實上并不容易,首先一點,工具你總要熟悉吧,比如平刀、半圓刀、掏肉刀、特小刀、修光刀等等,如果連各種工具的用法都不熟悉,你覺得能做好嗎?”
事實上,在傳統的工藝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達百余件,工藝一般的至少也要30多件,雖說,經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有的工具只是用來“點睛”,也要花不少時間學習。
方昊有了決定,不會馬虎對待,準備認真跟著潘周明學習:“潘老,我考慮了一下,想跟著您系統學習,不知您這里方不方便?”
通過剛才的閑聊,潘周明對方昊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方昊能夠跟著他學習,他也樂意之極,當即答應下來:“當然方便,我在過年之前,一直會在這里,只要你有時間,我這里隨時歡迎你光臨。”
方昊很高興潘周明這么好說話,以茶代酒敬了潘周明,以表謝意。
“不要這么客氣。”
潘周明擺了擺手:“其實說心里話,我同意你跟著學習,也是有要求的,希望你能夠多宣傳木雕,盡可能讓這門手藝能夠更好的傳下去,不至于失傳了。”
木雕刻這一古老的工藝能留存至今,有其存在的價值。但也因為現在生活節奏變快,這門手藝缺乏生命力,如今純手工刻木雕已經少之又少,大多是機器雕刻省時省力。
這樣的環境,再加上本身這門手藝真正要學到家需要花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這段時間,能夠賺的錢也有限,但要說有經濟能力再學,這門手藝又特別苦累,除非真心喜歡,否則又何必學它?長此以往,失傳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方昊答應道:“傳播傳統文化,我義不容辭。”
朱俊達接過話說:“其實現在經濟越來越好,關注傳統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我覺得木雕這樣的老手藝還是會復興的。”
潘周明的想法不同,他喝著茶說道:“一般人都覺得,手藝總是不斷進步的,但現在的作品卻很少能夠超過以前的精品,你們覺得是因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