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昊一看潘周明要回禮,連連擺手,表示不能接受。
潘周明笑著說:“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可別客氣,而且這只椰雕碗對我的啟發,能夠讓我少走不少彎路,一只小小的筆筒,根本算不上什么,你可別再推辭了。”
這時,潘周明的秘書拿著筆筒過來了,放到方昊的面前。
只見這只筆筒用紫檀樹根隨形制作,紋理蜿蜒,癭結累累,自然天成。
方昊見了也是頗為喜愛,他想了想,說:“既然您老送我筆筒,我給您留幅筆墨吧。”
“好啊!”
潘周明心里更多的是新奇,方昊既然這么說,就代表著,他對自己的字有信心,他到要好好瞧瞧。
制作木雕能夠傳世的老藝人,他們畫畫的功底并不比現在的畫家差,潘周明能夠成為木雕大師,對書畫有所研究的,這里也不缺筆墨。
準備好了筆墨紙硯,方昊醞釀了情緒,開始落筆,他要寫的是元代高僧善住寫得一首詞《謁金門·贈雕鑾匠》。
這首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上天賦予其心靈手巧,雕刻出來的作品都并非馬虎草率。行走四方到了今天也快要老了,到處傳達生活之美好。世間萬物我都能創造,無論什么特異的材質和形狀都可以表現的很巧妙。
最后兩句表達的意思是說,雕刻這門藝術,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勤雕慢琢才能達到游刃有余的地步,并不是靠耍小聰明所能獲得的。”
潘周明看著方昊寫完這首詞,眼神滿是震憾,他是萬萬沒想到,方昊的楷書居然寫得這么好,稱之為楷書大家也不為過!
旁邊的朱俊達的情緒跟潘周明差不多,他也沒想到,方昊的字居然寫的這么好,他看著方昊,用一個比較流行的詞來形容方昊,那就是“寶藏男孩”。
“溫純精絕,溫純精絕啊!”潘周明看到最后,忍不住高聲大贊。
方昊收起印章,謙虛地笑了笑,楷書到了他現在的水平,他也無需多說什么謙虛的話了,那樣可能只會適得其反,讓別人覺得他太裝了。
“您老喜歡就好。”
“這樣的作品我還不喜歡,那我就是昧著良心在說話了。”潘周明十分開心,這首詞正好符合他的身份和思想,又有這么好的字作為載體,作為傳家寶都沒有任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