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周明收起書法,沒過多久,蘇齊虎帶著負責視頻創作的策劃到了。
“咱們是不是在哪見過?”潘周明覺得蘇齊虎有些眼熟,但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見過了。
蘇齊虎微笑道:“我爺爺是蘇元謹,五年前,他老人家九十大壽時,咱們見過一面。”
“哦,記起來了。”潘周明回憶了起來,當時也是因為蘇齊虎的體型,讓他記憶深刻,所以現在還有印象。
“蘇老先生現在身體好的吧?”
“挺好的,他現在每天早上,只要不刮風下雨,他都會去公園遛鳥。”
“老爺子身體硬朗啊,看來我要準備百歲大壽的禮物了。”
“哈哈,借您吉言!”
隨意聊了幾句,潘周明告訴大家,先去吃飯。這讓蘇齊虎還有些不好意思,正事還沒談,到先混上一頓飯了。
一行人到了飯店包間,秘書已經提前點好了菜,看到蘇齊虎的大塊頭,還加了兩道菜。
趁著等待上菜的時間,蘇齊虎了解了潘周明的視頻號的情況,內容太枯燥,同時拍攝和剪輯也相當業余,很難讓觀眾提起觀看的興趣。
至于怎么提升視頻質量的方案,需要等策劃對情況有了解之后,再做方案。
潘周明同意了,之后費用方面的問題,就由他們私下協商了。
服務員開始上菜,潘周明熱情地招呼大家用餐。
這家飯店主打的是魯菜,基本沒有什么坑點,菜肴咸鮮純正,突出本味,每道菜都體現了魯菜的特點,大家也都吃得酣暢淋漓。
菜過五味,大家開始放慢了揮動筷子的頻率,不時講著木雕乃至雕刻方面的話題。
蘇齊虎聽不太懂,全程都在吃吃喝喝,他夾起一塊爆炒腰花放到口中,只覺味道鮮美,滑潤不膩,剛把腰花咽下肚子,他突然記起,來之前,他有一件事情想要咨詢方昊,被美食吸引,差點忘記了,現在正好有機會,可以問一下大家。
他趁著一個說話的空檔,說道:“各位容我打斷一下,我最近遇到了一件怪事,想請大家幫忙看一看,問題出在了哪里?”
說話間,他拿出一只小盒子,里面放著一條核雕手串。
明末散文家魏學洢曾作《核舟記》,相信許多人都知道,里面講的正是核雕。
核雕最開始是以使用桃核雕刻,并將其穿孔系掛在身上作為“辟邪”之用,所以現今留存下來的早期核雕藝術品所選用的材質都是桃核與杏核為主,明代以后直到清代中期才逐漸出現用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的核雕藝術品。
蘇齊虎的核雕手串,采用的是橄欖核雕,之間以兩顆紅珊瑚隔成兩段,紅色珊瑚佛頭佛塔,嬌艷耀目。以浮雕人物故事為主題,人物姿態各異,形象生動。
大家紛紛看了這條手串,從工藝上來說,手串的問題并不大,工藝堪稱精湛,然而,手串的包漿卻非常不自然,顯然是人為作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