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姓董,其不僅扎著小辮,留著山羊胡,高瘦的身板上還掛著綠色的圍裙。
男人顴骨很高,氣質獨特,任天行總覺得那圍裙扎在這個男人身上不像廚師或者調茶師,而像一位藝術家。
男人請蕭杰和任天行品嘗了店里的多款飲品,任天行覺得還真挺好喝的,類似咖啡味的奶茶,甜味很淡,但又透著一股濃濃的咖啡醇香。
“董總,我們之前說的盲測……”蕭杰提醒一句。
“沒問題沒問題!”董總說著朝女店員提聲一句,“去,讓他們做100杯黑糖波波臟臟奶!”
“已經做好了的。”女店長說。
“可以!效率!擺出去!記得拿沒標簽的綠色被子!”董總說完又叫來三個店員,“你們仨,去隔壁喜茶買一百杯奶茶,然后全部裝到白色沒標簽的杯子里。”
十分鐘后,熱鬧非凡的“盲測”奶茶活動開始了。
活動的目的:讓100位路人評出究竟是山貓咖啡的奶茶好喝還是喜茶的奶茶好喝。
活動具體方案:讓每位路人分別品嘗綠杯和白杯里的飲品,而后把覺得兩者之中比較好喝的杯子留下來,另一杯則扔掉,最后只需要數留下來的杯子顏色究竟是綠色的多還是白色的多即可,綠色代表山貓咖啡,白色代表喜茶。
任天行對蕭杰這樣的市場調研方式瞠目結舌,這也太直接了,如果最后這100位路人比較偏愛喜茶,是不是這家店就可以不用投了?更何況它們店的員工素質有待提高,作為一個店長,連毛利這么簡單的概念都搞不清楚。
任天行注意到蕭杰在很細致地觀察每個客人喝完兩種飲品時的反應,這些路人都是蕭杰讓任天行隨機抓的,有些人雖然扔掉了綠色的杯子,但還是稱贊綠杯里的咖啡味重一些,而那些偏愛咖啡口味奶茶的人,自然選的就是綠杯。
盲測進行了三十分鐘,最后的結果是:
山貓比喜茶多了3杯,總體上是比分非常接近。
“蕭總,您要知道在中國喜歡喝咖啡的人少,大家喝奶茶,喝的不是奶就是茶,對吧?我這個口味如果開在歐洲或者美國,肯定大受歡迎,我們目前在芝加哥已經開了兩家店了,生意都是爆滿。”
蕭杰拍了拍董總的肩膀,示意他先不要急,“你們店不是專業做奶茶的,能跟喜茶差不多打平,已經很不錯了,其實在我看來你們跟喜茶的客戶群雖然有重疊,但訴求不同,你們的店面更精致,更有情調,其實你們營銷的是一種喝咖啡奶茶的環境,比如你們店里的書和貓。”
“對對……”董總立刻附和,“哎呀我那個店長肯定是剛才太緊張了,毛利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即便不知道也沒事。”蕭杰笑道,“員工的整體素質即使欠缺,也沒影響你們每個月如此好的現金流,說明你們公司還有很大的優化潛力,前途無量。”
任天行不知道蕭杰這話是在跟對方客套,還是他真覺得這家咖啡廳有前途。
那個具有藝術家氣息的董總又跟蕭杰客套了十來分鐘后,就忙著店里的生意去了。
回去的路上仍舊是任天行開車,他問蕭杰,“蕭總,這家覺得如何?可以投么?”
蕭杰的指背擦了擦嘴唇,很淡定地說,“這家要搶,人家不一定愿意。”
“啊?!”任天行錯愕,“不會吧?那老板態度那么好,還掏出100杯奶茶,我以為……”
“人家只是見面了給面子罷了,而且我認為他自己也想知道盲測的結果,這個董總我約了三次才約上。”蕭杰說,“真正求著我們掏錢的人,是一定不會遲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