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把鼠標全覆蓋住的胖手突然停住了,鼠標指針懸浮在了一封郵件上《關于腦波供能原理的思考》。
“這是什么?
“呵!
“我看到了什么!
“讓我看看這是哪里投稿的?”
安德森像是看到了天大的笑話一樣,點開一看通訊地址是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的不知名大學。
“呵!刪掉。”
他的手挪到了回復的頁面,剪貼板上常駐著幾句諸如什么“感謝您的來稿,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巴拉巴拉的廢話。
他剛要點擊發送,手突然感覺被電了一下,等他檢查好鼠標是不是漏電了,回過神才發現,自己已經把它轉發給了同行評審。
“這篇搞笑論文,會讓他們覺得我有病吧。”
安德森如此想到。
他想了下,是不是要撤回。
不過,馬上他又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算了,我工作什么辛苦,出一點小錯不也很正常。再說他們也很長時間,沒看笑話了吧。”
安德森一口牛奶咖啡,一條論文投稿,優哉游哉慢慢審著。
而他轉發的那篇論文,也已經被不少同行評審打開了。
他們從看到論文名稱時最初的不屑,到正文內容的微微驚訝,再到看完論文的大口震驚。
僅僅只經過了十幾分鐘。
雖然評審的規則是匿名評審,一位評審官不知道還有誰和自己一同評審同一篇論文。
但是,圈子就這么大,這些花里胡哨的規則設置又有什么用呢?
不過是表面文章。
幾通電話下來,就確定了誰是評審。
只是,就算是知道了,又不知道交流什么了。
通不通過?
通過。
然后,還要做什么呢?
還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研究團隊,馬上轉向這個領域,看看能否取得新的成果。
這些學閥體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效率。
僅僅幾個小時后,正準備下班的《科學》期刊初審編輯安德森,就收到了《關于腦波供能原理的思考》通過審核,同意刊載的結論。
安德森震驚的瞪大自己的眼睛。
開玩笑吧!
這些科學家小腦袋瓜熱昏了頭么?
他以美國人平均體重才有的肉呼呼大手撥打電話,“喂?您好,我是安德森,請問那篇論文……”
“是,是。我同意刊載。”
“我知道了。”安德森擦了擦汗,撥打了下一個電話。
他確認了又確認,發現他們是認真的。又看了下日期,不是愚人節。
那……就發個郵件吧。
“叮咚!”
林彥看了下,收到了一封新的郵件。
“遇到了什么事?”
“《科學》期刊回復說我的那篇論文,通過審核,同意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