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生命不是數字懂王。
就算是拾音也不會“沒有人比我懂”。
作為一個數字人類,她遇到不懂的事情,大概率會通過制造普通人類使用互聯網時“偶然”、“巧合”、“主動搜尋”的假象,掩飾她的真實目的。
畢竟,推薦算法偶爾智障了一點,完全能夠理解吧。
畢竟,正常人類總有些“奇思妙想”也很正常吧。
拾音將林彥的“幫我分析一下一下文件所需要掌握的學科”,分解成無數個根本沒有辦法還原出問題本身的小問題,進行大量的調查。
浩瀚的資料被納入分析模型,所需要的科目被一個個解析出來了。
AR增強現實眼鏡這種東西,與智能手機都是“終端產品”。特點都是,它是大量各領域技術沉淀的領域。
如果說智能手機是人類文明今日的珍珠,AR增強現實眼鏡可能就是明日的皇冠。
AR增強現實眼鏡橫跨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六大領域,涉及了其中五十余個細分學科。
如果是正常的情況,就算是一門學科需要一個人極為精通,那也需要五十多個人,能坐滿一個小教室。
然而,當然不可能只要五十個人就能解決問題。
這五十個身后,可能各需要一個人數不等的實驗小組,或者背靠一家上百人、近千人的科研公司。
他們深耕細作于某些特定領域,常人往往不為所知,但真當有特定的人發現自己需要他們的時候,就能夠及時發現。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上百人,亦或是上千人,這些人每一個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都代表著人類的教育體系、科研體系。
就算是智能手機,也不過是整合了各個領域,又推進它們有所發展。
而林彥現如今,則相當于將偉力歸于自身。
他一個人,就能完成一個直接涉及到上萬人,間接涉及上千萬人甚至上億人才能搞定的成果。
這就算是說出去也沒有人信。
畢竟,人類學習已知的知識和發現未知的只是,都不是一個輕松的事情。
一個正常的人類,究其一生能夠在某一個細分領域的細分領域有所成就就已經很難。
更難的是,往往他真的獲得了成就,全世界卻幾乎沒有人理解。
人類文明以一種極其緩慢的態勢,向往緩緩擴張,拓大已知的疆域,縮小未知的空間。
然而,這種拓展極為脆弱,往往幾個關鍵人物去世,原本拓展出來的空間,又縮了回去。
當然,這還是林彥沒有涉及到的領域。
他現在還只是在學習的階段,只不過學習的速度有一點點快而已。
林彥看到拾音的分析結果,看到一共需要五十多個細分學科,感嘆了一下AR增強現實眼鏡,果然是一個科技含量不低的玩意。
自己就算是不眠不休的看書,也需要兩天半的時間,才能將如何制造它融會貫通。
真是太不容易了!
林彥搖了搖頭,甚是感慨。
左道看到林彥搖頭,以為他遇到了巨大的問題,以一種安慰的態度說道,“別擔心,問題總會解決的。”
林彥深表贊同,“時不待我啊!”
左道心想,“是啊。”
還小的時候,以為未來很漫長。
稍大一些,發現自己的天分也就一般,時間勉強能夠。
左道曾經數次懷疑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就是為了死亡么?
還是為了創造出一些什么,在人間留下自己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