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兒媳婦,還有一個老太太。”
張家良道“老楊頭死的早。那是個酒瘋子,真正有酒癮的那種。平時吃個早點,就著米線面條都要喝二兩的那種。用時下的話來說不是正在喝酒,就是走在去喝酒的路上。”
虎平濤笑道“老村長,你的意思是,他兒子楊健也喜歡喝酒”
張家良把眼睛一瞪“你們這些年輕人就是性子急,聽我慢慢跟你解釋。這里面的門道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其實你剛才說楊健報警,我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老楊頭以前在村里屬于二流子那種類型。我指的是早年,村里還有土地,大伙兒都種著莊稼那會兒。老楊以前好吃懶做。八幾年差不多就那個時候吧村里還沒劃歸城里,也沒有城中村的說法,每年村里都要分糧食,口糧,一年吃到頭的那種。家家戶戶都挺金貴的,糧食分到手就趕緊存起來,還得粗細搭配著一塊兒吃。”
“可老楊倒好,每年都要分出五十公斤包谷自己烤酒喝。不管糧食夠不夠吃,酒是一定要喝的。他每年都要在村里借糧,第二年又還回去。就這樣年年借,年年還不過他這人有個好處,不會說是借了以后賴賬。所以大伙兒雖然都不喜歡他,卻在這方面沒話說。”
“后來上面允許搞多種經營,老楊日子才慢慢變得好過。他祖上其實是手藝人,做糖畫的。老楊自己弄了個糖畫挑子,農閑的時候走街串巷賣糖畫,很是賺了些錢,這才娶了老婆,也就是你們之前見過的那老婆子。”
“她叫羅桂芬,是鄰村嫁過來的。肚皮還是很爭氣的,嫁過來的第二年就生了一個女孩,后來才有了第二個孩子,也就是楊健。”
“楊健他大姐早年就出嫁了。按照村里的習慣,男人在家里才是頂梁柱。其實老楊家里的人員情況很簡單,在村里也能算是富戶。后來楊健結婚,老楊頭尋思著要給兒子找個好的,就托了媒人,也花了些錢。”
說到這里,張家良故意停了一會兒“楊健的前妻,叫余秀珍。”
虎平濤和王貴一聽,都愣住了。
“前妻”
“他結過兩次婚”
張家良點點頭“那女的是個孤兒。家里沒老人,也沒什么親戚,正好符合老楊頭的要求。老楊那人心眼兒挺多的,他覺得如果兒媳婦家里沒人,就不會有太多的要求,也會老老實實跟著他兒子過日子其實吧,這想法倒也沒錯。余秀珍那孩子長得不錯,相貌周正。她從小跟著她舅舅長大,在親戚那邊被當做拖油瓶,所以性格上就內向,身子骨也瘦瘦小小的。嫁過來,兩邊都很滿意。”
張家良點起一支煙,對虎平濤說“你想想,一個從小沒爹沒媽,在親戚家里長大的女孩子,性子肯定是很綿軟的。她嫁過來那些年,做事情麻利,家里收拾的干干凈凈,下地干活兒也是一把好手。插秧澆水就不說了,就說農忙的時候,收麥子,那一捆就是三、四十公斤啊人家照樣往肩膀上一扛,比老爺們還能干。”
“就這樣的媳婦兒,誰見了不挑大拇指都說老楊頭好眼光,找了個讓人沒話說的好女子。”
“可羅桂芬不喜歡這個兒媳婦。”
虎平濤忍不住問“為什么”
“因為余秀珍沒有娘家人。”張家良邊抽煙邊解釋“這村里人都看各家各戶的背景。家里要是人口多的,平時說話也理直氣壯,就算沒理也能給你找出幾分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