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念西一覺十分香甜,睡到午初,醒來神清氣爽。
趙嬤嬤見她醒了,面色還好,只拍胸口道:“姑娘沒事就好,可把嬤嬤嚇壞了。老太爺和真人來看了兩回了,吩咐讓姑娘醒了就去梧桐苑。”
秦念西到梧桐苑的時候,張青川已經被一撥又一撥的管事催出去了,預收秋糧的事已經開始了,紛繁復雜,都等著他拿主意。借力其他糧行的事,有些需要他親自出面走一趟,有些則是要做好安排,行事還得機密,相當不易。
張老太爺和太虛真人見秦念西看上去神清氣爽,面色紅潤,松了口氣。
秦念西笑著給太虛真人道了謝,又道:“今日吃了道長這藥,倒突然想起一事。原是準備到了江南西路,再給長公主做一幅丸藥送過去,卻沒成想,在這路上耽擱了許久。”
太虛真人對張老太爺笑道:“這丫頭倒自己會給自己找事做。”
張老太爺捻著胡須道:“做藥這事原不用你自己動手,你一個小丫頭,哪里有藥行里積年的供奉功夫深,只需把方子開來,等真人看過,派人去做就行。”
秦念西知道,張家祖上的根基就在藥行。
也因為天下成名藥師十之**出自張家藥行,所以那江南西道君仙山下的藥市,是整個帝國的藥材樞紐,張家在其中執牛耳。
醫藥不分家,因醫而藥,因藥而醫,張家與道家醫者從來密不可分。張家醫館開遍整個帝國,一向以慈悲心腸和醫術精湛著稱。
這天下醫者,又有幾人能說完全與張家,與道家無關,只張家從來行事低調,不事張揚,且人丁單薄,手藝從不藏私,讓這些大藥師即使開山立派,也仍舊愿意在張家的羽翼下生活。
而張家更大的底氣在于,多少年來活人無數的大慈悲。試想,人活一世,誰敢擔保能沒個病痛的,萬一遇上那一般大夫看不好的毛病,那還是得奔張家醫館,奔君仙山啊。
秦念西說起這做藥的事,原本也不是真的想自己去做,只是想讓太虛真人以他的名義,把這藥送出去。
太虛真人自然知道她心里的那些小九九,便讓她把那方子開了出來。
秦念西在梧桐苑的書房里磨了墨,把那個在心里衡量了許久的方子寫了下來。
只見那一筆十分亮眼的簪花小楷,哪里是一個六歲女童能寫得出來的。太虛真人和張老太爺見她寫完,只被那字晃花了眼,太虛只贊了一句:好字!
可隨后二人看那方子,越看卻面色越凝重,張老太爺問道:“阿念可知這其中有兩味藥乃劇毒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