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仙山上,云蒸霞蔚,靈氣聚集,是一座天然的藥材寶庫。
張家先祖,原是山中獵戶,前朝的前朝時,因救過在此結廬修道的道人性命,被道人教會了識藥采藥,子孫得道人教誨,不僅習得醫藥之道,更學會了盛世延續祖宗根本,亂世求生的大智慧。
因藥而醫,求醫者眾,道人結廬之地,建成萬壽觀。道人從不拘泥于門墻,張家子弟,學得道人精湛醫術,有繼承道人衣缽的,也有下山開醫館的。
因醫而藥,超凡醫術,濟世為懷,無數求醫者,需得靠大量藥材支撐。
張家以君仙藥人名號,依托君仙山取之不竭的天然藥材,精湛的制藥手藝,逐漸在天下藥行闖出超然地位。
君仙山下君山縣,原本只是個集鎮,因在君仙山下而得名,又因在君仙山下,遠離大的城鎮,從前并不繁華,甚至有些寥落。
張家人在君仙山脈綿延幾百里之地,引導百姓從采藥變成藥農,把這一帶,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大藥場。
在君仙藥行習得一身好技藝的藥師越來越多,到后來,逐漸有了藥不過君仙山不靈的說法,因為經過君仙藥人的炮制,才能將藥材的最大效用釋放出來。
于是,君山鎮上,藥行越來越多,多到已經不是一個集鎮可以容納的,前朝時,就變成了君山縣。
前朝末帝昏聵暴虐,追求長生不來之術,派官兵鎖拿萬壽觀無數成名道人,進京圈禁為其煉制丹藥。
萬壽觀道人本不擅丹藥之道,又不愿屈從暴政,被打殺得七零八落,連帶曾經繁盛的道觀,都被末帝盛怒之下派人焚燒。
末帝昏聵無道,地方官員索求無度,君山藥行也幾近零落。
張家家主以家中巨富做軍資,以謀略伴本朝太祖左右,結束前朝暴政,立下大云朝,后回歸山野,重建萬壽觀,膝下二子,一入觀中承父親衣缽,一掌君山藥行,重振藥行之名。
歷經幾代,雖也有亂象,卻平穩傳承至今,太平盛世,君山藥行更加繁盛。
藥王會當日,按預先定好的時辰,胡大先生領著無數成名藥師,后頭跟著來自各地的藥人醫家,祭拜藥王廟、三皇宮。
儀式并不復雜,莊重和熱鬧卻在無數根手臂粗的香燭焚燒下,化為了虔誠。
三皇宮鐘響之后,藥市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