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彥點往旌南軍的那位主帥范遠志,也算將門出身,只家道衰落,到他頭上,得了畢彥的扶持,倒是旌國軍營里躥了個遍,素來以治軍嚴謹而聞名。
可旌南軍,需要的不是一個能治軍的將領,反而是首先需要讓他們吃飽飯。范遠志入主旌南軍之后,志得意滿,滿以為畢彥會在中樞給他強有力的支持,可誰曾料想,那些曾經在畢彥暗地授意下,克扣旌南軍軍需的人,又怎會把吃進去的東西再吐出來?
雖說好歹糧是比從前多了些,可到底還是喂不飽十幾萬旌南軍。
于是,在旌南軍,范大帥,便成了飯桶。為了立威,范大帥雖說不敢在軍中斬殺將士,卻也杖責過因手下兵丁吃不飽而罵娘的將領,還曾借畢彥之手,將旌南軍中極有威望的老將軍,調回朝中養老。
旌南軍的情況,比從前更加復雜。
畢彥送旌國大王子往君仙山驅毒之時,也不知是巧合,還是這等機密傳到了旌南軍軍中。
飯桶將軍估計是得了畢彥密令,邊境之處,日日操練。彼時正好青黃不接,飯桶大帥再一次杖責帶頭鬧糧的將領之后,不知為何,那位將領卻因傷重不治而亡了。
旌南軍中便成無法掌控之局面,恰巧此時,旌南王病重,臥床不起。
再然后,飯桶大帥被斬殺于軍中,護衛營盡皆絕命。旌南軍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抓了軍需一條線上所有人,錄了口供,所有開了口的人,口供都指向畢彥。
旌南軍將士上血書,將口供和軍中饑情一并呈于旌國朝堂。
畢彥派系堅稱敢殺朝廷派去旌南軍主帥,與造反無異,要嚴懲不貸。
清流派稱旌南軍出此下策,純屬被畢彥逼到退無可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難道眼睜睜看著將士們餓死,再忍下去,只怕就不是殺一個飯桶將軍,端了軍需官那一個贓窩那么簡單,應該問責于畢彥。
一派緘默不語,可正是他們,引著那盆臟水潑到了畢彥身上,把他推到前頭擋禍。
畢彥不還朝,旌國國主萬般無奈,只能說明國師為保大王子性命,親赴君仙山替大王子求醫,一干事宜,待他還朝再說。又用了一個拖字訣,派人前往旌南軍中調查。所有將士無一人發聲,只是把朝廷派來的官員,拖在營里,每日就著野菜湯吃高粱餅子,這還是將軍以上才有的口糧。
朝中官員擋不住如此架勢,要帶了副帥回朝交差,滿營將士盡皆跪地稱自家是首犯,請求一并帶走。
最后是病中的旌南王被抬著進了營,稱大營不可一日無帥,若要帶在副帥,不如帶走他這將死之人頂罪。
朝中官員狼狽不堪,歸朝之后,倒是把營中將士盡皆喝的是野菜湯之事稟報了旌國國主,這樣的情況下,旌國國主才號召自上而下,捐米糧支援旌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