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秦念西剛替長公主診過脈,就得了稟報,孫大求見。
秦念西正有些憂心,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見得孫大,卻只見他一臉喜氣。
孫大行了禮,便從懷中掏出幾封書信,笑呵呵道:“姑娘,家中有喜事傳來,這是今晨急遞來的,可惜老祖宗已經去了磐城,不然也會高興得很。”
秦念西眨了眨眼,攤開手里三封信,有些弄不明白,為何外翁和舅舅要各寫一封家書,還有一封是嚴冰的。
打開外翁那封信,反倒是折成兩疊,上面那一疊,是外翁寫的惦念之辭,還有正月過完,萬壽觀和君山醫館藥行,便遣了十名道長和大夫,攜觀中道童十二名,從君仙山出發,往北地來了。
第二疊,是舅舅和舅母手書各半,舅母寫的在前,說是送了十位李嬤嬤親手調教好的丫鬟,也隨觀中大夫同來。信的末尾,還有一雙小小的紅色嬰兒腳印,那是她新添的表弟,看著那對紋路都清晰的小腳印和尹艾絮絮叨叨的關愛叮囑,秦念西心里好像莫名有些汩汩水流之聲,好似有些什么,融化了……
舅舅說,君仙山上的書院已經開了,就在萬壽觀后頭,有一大片銀杏林子的地方,觀中收的第一個學生,竟是王家三郎,康老先生對王三郎喜愛至極,贊他天姿過人,為人謙和誠懇,做學問踏實認真,林林總總,仿似窮盡半生,就為了等這么個弟子。
看到這里,秦念西的目光忍不住往那小幾上掃了一眼,心中忍不住突突了兩下,那一封以舅舅的名義遞來的書信,怕不是……
秦念西不著痕跡地攏好信紙,放回信封里,那兩封信也不再拆,只笑道:“果然大喜,如今舅舅舅母膝下,一子一女,湊了個大大的好字,孫叔回去,便知會袁大掌柜,在藥行放喜錢,好叫大家同樂一回。”
孫大連忙謝賞應諾,又笑道:“如今咱們山上可熱鬧了,說是康家和蔣家,都在山上建了別院,康家老太太極喜歡住在咱們山上,過年都不愿回去。還有那書院,說是康老先生出面,從京城和兩浙路,請了幾位大儒過去,如今這書院門,都快被人踏矮了……”
“孫叔這是想家了?誰說不是呢,到底還是咱們南邊好,一年四季,樹木常青,不像這北地,一年有半年是滿目蕭索的。”秦念西接了這一句,又轉了個話頭兒道:“孫叔是不是想讓阿升回南邊去讀書?”
孫大連忙躬身擺手道:“姑娘別誤會,小的夫婦二人絕無此意,阿升自己,如今對這醫術一道,已經算得上有些癡迷了。若說剛有阿升那會兒,小的夫婦還有些憧憬,如今早就想明白了,跟在姑娘身邊,看著咱們家里這些人和事,小的們只覺得,這世上有成之道,絕不僅僅在讀書一途。”
秦念西點了點頭道:“沒有關系的孫叔,阿升的路,讓他自己選就好,他若愿意讀書進學,咱們這趟回去,便送他去書院,他若是喜歡學醫,回去再跟在法師們身邊習學幾年,應當也能得成。至于你們那些投身契,其實我讓杜嬤嬤收了來,就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