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夫人笑得有些尷尬:“臣妾在家無事,就喜歡看些話本子,只怕也當不得真,但是臣妾好奇心重,就問了臣妾家老爺,他說是雖有些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是如今從善堂收養女孩兒這份嚴苛,倒還真是從那事兒上來的。”
明夫人見得吳皇后一臉好奇,便也干脆把那話本子上的事兒,揀重點,說了個大概。
說是從前有兩個讀書人,關系非常好,各自成婚之后,一家得男一家得女,就定了娃娃親。
后來這女孩兒兩三歲上,因為家里也沒什么人,這家阿爹就帶著妻女一起上京趕考,那個男家因為要承繼家業,荒廢了舉業,就留在了當地。
那會兒路上還亂得很,女家爹娘在路上被賊人搶了不說,還給殺了,那女孩兒被她娘捂在懷里捂暈了,倒是被賊人放過了,后頭有人報了案,這女孩兒倒是被救過來了,可他那爹娘身上啥東西都被搶光了,連個身份文書都沒有,這女孩兒就被官府送進了善堂。
這女孩兒打小兒就長得漂亮,五六歲上,就被善堂管事的,以有人要收養的名義,把女孩兒賣進了伎家。
再后來就是和她訂過親的男家兒郎長成,往京城一邊準備參加科舉,一邊尋找自家未過門的媳婦兒,那話本子上把那兒郎寫得玉樹臨風、超凡脫俗,后來就是他如何找到了自己那已經成了當紅女伎,卻未過門的媳婦兒,兩個人如何纏綿悱惻,對那善堂和伎家恨之入骨。
那兒郎就運籌帷幄,收集了許多證據,遞到了當時最剛直的御史跟前,那御史一查,發現許多善堂都干過這樣的勾當,這事兒就上達了天聽,天子大怒,懲處了許多人,然后就成了如今這樣了。
吳皇后一臉好奇問道:“那話本子上說沒說,那對兒才子佳人后來如何了?”
明夫人抿了抿嘴,她本不想再說那結局,卻也不得不答道:“說了,說是那才子用情不移,要迎娶那佳人歸家,那佳人不愿耽誤那才子前程,在他迎娶那日,抹脖子自盡了。”
明夫人說完又訕笑道:“這就是為了賺眼淚的話本子,這后頭可不就是個瞎寫的,這娶和嫁的事兒,哪那么簡單的。但是如今,這些善堂的女兒家,雖說大出路沒有,可也會教些過日子的手藝,到了十三四,也會幫著尋人家婚配,可這樣的女孩兒,沒根沒基,也沒個嫁妝,一般也配不上什么好親事。”
“至于男孩兒,倒還稍微好些,六七歲上,若是便當的,還會送去家學什么的,認個字讀點書,能讀出來的,善堂也會供著,讀不出來的,就送到自家商號什么的,學些手藝,倒比那些窮得揭不開鍋的人家兒,還稍微好些。”
吳皇后這才點點頭道:“早幾年,宮里送了幾位司藥局的女使,去江南西路君山女醫館習學,如今學成回來了,她們說,君山女醫館那些年輕的女醫,許多都是從君山善堂里選出來的。”
吳皇后說到這處,又頓了頓,才道:“今日召夫人來,就是想和夫人說說這女醫館的事兒。”
明夫人聽得這處,心里抖了抖,卻不由暗自感嘆,娘娘這圈子,也繞得夠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