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做到這點,最適合莫過于“思想實驗”。
曾經駱天擎法師,靠著一個“洛可的蛇妖”思想實驗,輕易地占據了關鍵位置。
現在的林奇同樣需要這點。
他深深呼吸后,緩緩平復情緒說道。
“如果有一位瘋了的法師,將一個人的大腦從人體中取出,放入裝有營養液的容器中。大腦的神經末梢連接這儀式法術,并且法術也按照設定向大腦傳遞訊息,讓他保持一切正常的幻覺。”
“看似眼前的人、物、天空都存在,自身記憶、感覺也都可以輸入,或者截取,還能感覺到自己剛剛聽到這種荒唐的文字。”
“假設便是,你如何確定你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從古至今,并不止一位先哲考慮過這個問題,它擁有諸多的思想模型——
莊周夢蝶、印度教的摩耶、柏拉圖的“地穴寓言”、笛卡爾的“惡魔”和“我思故我在”……
林奇一口氣說完后便忍不住松了口氣。
曾經普特南在《理性,真理和歷史》便提出了這個著名的“缸中之腦”的思想實驗,為的便是反駁懷疑論與不可知論。
反倒是后人認為這個例子是在為那兩者提供了新的論證。
不過正是因為它的迷人之處,還延伸了不少電影,如《黑客帝國》、《源代碼》、《盜夢空間》……
林奇將自己的思維頻率降到最低,甚至不去思考。
“你這個問題很有趣。”
忽然間,虛空的聲音變得韻律有致,充滿節奏,如同鋼琴聲鳴奏而起。
林奇抹了抹冷汗。
沒法子,第一波“夢境侵襲”、第二波便是法師之路挑戰“玻璃城堡真偽”、第三波是對方拉他回去的“地球最后一天”。
林奇再愚笨都很難不想起這個例子來,偏偏它有無比切合一點。
懷疑論是希臘哲學的一個流派,大約創立在公元前3世紀初,一直延續到公元3世紀。
懷疑論則對人能否發現真理既不加以肯定,也不加以否定,持一種懷疑的態度。
所以懷疑論是對客觀世界和客觀真理是否存在、能否認識表示懷疑的學說。
直接劍指“真理之門”的存在性!
你來拿我身體,我便拆你老家!
曾經的林奇望著魔獸對戰時便是這種玩命的互換打法,此刻對著真理之門這種無法匹敵的存在,更是將這種堅韌發揮到了極致。
“那你能夠告訴我,你的想法么?”
“你這個問題,實際上是變化系與幻術系的終極之問。”
事關重大,真理之門仿佛多了一絲自我懷疑,并不復最初的堅定。
林奇總算喘了口氣。
懷疑論眼中,像是物理學、天文學、化學這種因為存在于外部世界,很可能本質上都是不存在的事物,正如缸中之腦一般,都是“描繪”的事物,自然這種只是的對象就是虛假的。
正如問題的根源,必須追溯到所有事物最開端的苗頭。
林奇所問的,已經不再是“缸中之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