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摩爾借助新常識的實在論——我知道我沒有被惡魔欺騙。
而不變主義者布萊克則借用諾齊克的知識條件論——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腦。
語境主義者德婁斯的折衷方案——在日常語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腦”,在懷疑主義語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腦”。
最后,他還補上了關鍵的一刀——奧卡姆剃刀原理。
因為這個假設,本身就是不必要的。
假設一:“地球遵循萬有引力定律圍繞太陽轉動。”
假設二:“地球遵循上帝創造的萬有引力定律圍繞太陽轉動。”
表達的解釋一樣,可后者多了實體“上帝”,便能夠依據原理將其剔除。
不然的話,林奇都可以在藍星開設他自己的“飛天意面神教”。
面對與真理之門的交鋒,從來都不是靈機一動,靠著“一句巧妙的解釋”來取得勝利。
林奇背靠著整個西方哲學數百年發展的積累,才勉強從中挑出一條看似曲折的路徑,求取到了一線生機。
只是這些太過累贅,他就沒給眾人解釋。
提出一種解釋是他靈機一動,天賦如此。
連續提出多種,那就是這小子真的是“真理之門”替身了。
不過,這些都不是他真正翻盤的關鍵一著。
看著漠風蠢蠢欲動的眼神,林奇面對這位引路人,也不忍期盼,只是些微的透露一二,“實際上,我們對世界的觀察有三個層級。”
“感覺層級,看到、聽到、觸到,取決于感官為大腦收集的信息。比如吃飯,我們便能判斷這好不好吃。”
“觀察層級,我們通過其他人提供的素材,為自己的大腦收集信息。諸如觀看一本法術原理書。這個層級我們依賴其他人提供的信息,結合感覺層級得到信息,做出判斷。”
“轉述層級:我們通過其他人的主觀描述,為大腦收集信息。例如看法術評鑒,聊天時談論共同認識的人。這些信息不僅不能通過自身感覺器官收集,甚至連還原真相的實驗都無法做出。”
漠風法師顯然沒預料到林奇會如此拓展,不禁問道,“那你得出的?”
林奇嘆息,“雖然這個結論有些好高騖遠,但顯然無比致命。”
“通過真理之門成為傳奇法師的,終究只能在傳奇的范疇,而無法突破至高等精靈魔法的十一環之上。”
“因為我們的傳奇知識,都是真理之門轉述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