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這些要素,帝王組織派遣G5小隊進行查看,但是回來的G5小隊成員都陷入了精神恍惚和恐懼,因此不得不被轉移到骷髏島,讓他們直面守護者“王者金剛”,很快好轉并且八成對金剛等其他守護者泰坦產生崇拜。
雖然出了這樣的事,但帝王組織也確認了那里有泰坦反應,所以再次派遣G2小隊查看,并隨同派遣了不少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人員以及心理醫生。
只是前去的G2小隊24人回來后基本也都出現精神萎靡狀況,這讓帝王組織不得不暫停研究。
期間帝王組織又發現了魔克拉,它又名“魔克拉·姆邊貝”,名字是從林加拉語來的,意思為“可以阻斷水流的生物”。
帝王組織將其描述為擁有一條巨大蛇形尾巴、四只粗壯的腿、長著象牙的猙獰巨鱷腦袋,不僅象牙朝下生長,滿嘴鋒利尖牙,腦袋上還有一只散發出微弱幽綠光芒的彎角。
它本來沉睡于蘇丹的博爾戈爾山,帝王組織在此那里建立了57號前哨站。
只是前哨站建設中,不知道為什么魔克拉突然醒了,它極為殘忍暴虐,摧毀了周遭的一切,并吞食了很多的帝王組織研究成員。
后來又不知道為什么沉睡了,帝王組織接著奏樂接著舞,繼續建設57號前哨站。
“魔克拉姆邊貝”事件發生后,帝王組織對非洲這個研究不夠透徹的大陸高度重視,開始正視巖洞中的泰坦。
芹澤博士帶領G1小隊和泰坦分支小隊親自進入巖洞,最終確認了巖洞內壁沉睡著一只泰坦,另外還有一把斧子。
該斧子的上半部分是一個來自14世紀的巨大船錨,驚人的是它染上了核輻射,并且長期在潮濕的環境里而毫發無損,沒有生銹,船錨的部分被打磨掉,變成了一把非常銳利的斧子。
斧子的手柄為幾棵大樹的結合體,應該是多顆大樹削斷枝條并且強行拼接在一起,而斧頭和斧柄似乎是被一種粘液融合的,支持這個理論的依據是該泰坦洞穴里出現的大量枝條與斷樹。
這些樹高5米左右,被不規則的拼接在一起,該泰坦疑似可以將斧子上的樹木拆開,左手握樹,右手拿斧戰斗。
溶洞里出現的大量廢棄的樹木和木屑疑似為斧頭的斷裂部分,可能是制作斧子時所為,也有可能是扯斷斧子攻擊時斷裂的樹木。
該斧子已經被打磨的圓潤光滑,在地面上放置。
溶洞的內部有著腐肉的臭味,還有一種特殊的酸味,更驚人的是有大量泰坦巨獸遺骸。
可以看到穆托的前肢,貝希摩斯的長牙,還有提亞馬特的鱗片以及疑似哥斯拉的鱗片。
從這些遺骸就可知此泰坦極為好斗,而且實力可能很強。
該泰坦深陷巖壁之中,無法觀察到全貌,于是帝王組織要在這里建立第68號前哨站,用于長期觀察這頭泰坦。
科研人員們在巖洞內部設計了一種棱鏡反射結構,探查其全貌,不過很快研究就陷入了停滯。
溶洞里面的研究人員多數開始出現精神癥狀,原因是該洞窟的環境極易觸發幽閉恐懼癥。
帝王組織曾招募心理素質高的觀測員,但都在觀察了它一段時間后出現了煩躁不安的情緒,嚴重者甚至產生跳海的沖動,好在被研究人員制止了。
而且該泰坦在基地建設過程中蘇醒,破壞了上方的觀測臺,雖然沒有人死亡,但是有數十人受傷。
它提起斧頭開始鑿巖壁,開拓了巖壁的大小,隨后離開洞穴。
在接觸到陽光時,該泰坦面目猙獰,大吼一聲,引發了一場大地震,然后快速返回洞穴,似乎是接收到了某只泰坦的警告訊號。
根據其羊角惡魔的外表,命名為“巴風特”,為西方神話中的羊角惡魔。
其外表酷似靈長類中的指猴,面目猙獰兇惡,頗具人形,身高約100米,長有尖利的鉤爪,是其攀附巖壁和攻擊的主要工具。
它的頭部略長,有偶蹄目動物特征,頭上長有雙角,彎曲型,雙蹄為山羊蹄,頸部周圍長著一圈堅硬的黑色剛毛,背部下側有一條細長的尖銳尾巴。
由于巴風特姿勢的特殊性,帝王組織剛好可以觀察到它的長角,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疤痕,十分尖銳,推測巴風特也可以四足著地用長角沖撞敵人。
在西方流傳的惡魔中,巴風特是最特殊的一個惡魔,它幾乎是所有惡魔的綜合體,甚至被世人稱為第二原罪,也就是嫉妒。
巴風特被認為是中世紀黑魔術的傳播者,惡魔召喚儀式的主持人,有山羊的頭,額頭有五芒星,兩角之間有火把,還有女性的胸部,腹部放置有赫爾墨斯的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