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親,哥哥什么時候能回來?他在殿前行走,肯定知道的比我們多些。”
一旦和西夏開戰,李家的人畢竟要時刻準備著上戰場,李夫人對此事也頗為緊張。便立刻找了個借口,讓人通知李惟賢出宮回家一趟。
李惟賢也確實知道的比他們多一些。
今日宮中飲宴,卻忽然收到消息,趙元昊叛宋稱帝,并下國書要求以大宋承認其僭號,并以鄰國相待,否則就兵戎相見。
朝中有新相張士遜主張議和,以禮儀教化西夏。自也有主張給西夏一個教訓的大臣。
李惟賢道:“黨項族人狼子野心,討伐西夏是必行之舉,聽說官家有意御駕親征。”
李邇安搖了搖頭,道:“不可能。雖以國朝兵制弊端,只有御駕親征才能解決,但如今國朝沒有太子,連皇子都沒有,朝臣們怎么可能讓官家出征。”
李惟賢點頭贊同,嘆息一聲。
“戰非上策,可如今的形勢,卻是不能不戰,否則只會助長蠻夷氣勢。”
李邇安道:“大宋國策以安內為要務,興文官治國,抑制武將兵權。國朝因此富庶,但卻如小二捧金過鬧市,被人欺負是早晚的事情。
西夏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若不改革,恐怕難以長久。這次叫哥哥回來,其實并不是和娘親說的那樣,問關于西夏戰事的事情。
西夏之事不論適合都是要戰的。平安只是想問問哥哥,你常在宮中行走,也受官家器重,可有聽說過,朝中的大臣們對變革之事都是什么看法?”
李惟賢搖搖頭,對邇安道:“哎,平安。變革啊......變革革的都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非一朝一夕所能達成,也許也根本達不成。
有人失利有人獲利,這些都不是我們家的人能摻和的事情。”
李邇安知道,畢竟李家也是經歷過‘杯酒釋兵權’的人家。大宋是武將造反得的天下,所以最忌諱得便是武將掌兵權。所以即便有軍事變革,李家也絕對不能對此表示出極力得支持。
不僅是李家,大宋其他以武傳家的人家,大多也都一樣。自李惟賢他們這一代起,武將家的孩子改走科舉任文職的越來越多。
李家除了李惟賢這個嫡子因為父蔭而在三班奉職,其他庶出兄弟都被送去讀書,不再接觸武職。
幾日后,如李惟賢所說,官家再朝堂上提出御駕親征。但卻被以晏殊為首的大臣們指出官家無嗣,不能以身犯險。
官家并不是一個十分乾坤獨斷的君主,他雖仁義,但同樣優柔寡斷。對峙幾日之后,親征之事,不了了之。
官家也妥協,收養宗室子趙宗實為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