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為真。”
蘇素遍覽地星歷代道藏,其中最推崇的就是這一句話。
一語說請,修行之秘。
外人不明就里,以為神異,其實多半都不明就里,不知其中變化運轉之秘,以訛傳訛,導致神秘。
就修行之人而言,必須破除這種迷信,做到不盲從師長。
修行最終還是要落到實際之中,而法門多是前人開創。
既然都是人創,那前人可以,今人也可以。
萬事萬物,總是要從無開始。
就算是換了天地,從零開始,蘇素也有信心重新整理出一套系統的修行脈絡出來。
“此世靈機,清濁各半,地底深處,蘊藏地獄濁氣,顯化魔物,不過這時候還不妨事,陸地上靈機清澈而精,可以汲取煉化,以壯本身元氣。”
那么,起步要怎么做呢?
如何,才能將外在的天地靈秀之氣,開辟之后尚未完全化為萬物的精純靈機,加以煉化,納為己有?
這是一個難題。
地星之上,也有服食之法,存想外來云霞之氣、水澤之氣等等靈秀之氣,自呼吸而入。
可惜地星靈機匱乏,收效幾乎為零。
蒼梧界道脈,入道之前,先要背誦經典、培養道性,再存想靜心,接引外在靈機。
以蒼梧界靈機環境,如此入道,需要半月到三年不止。
蘇素命人修筑了高臺,每日面對日月星辰,默默存想這三光之氣進入身中。
數日下來,收效甚微,甚至還不如蘇氏家傳的吐納功夫。
內視之中,蘇素發現內氣增長幅度,還不如呼吸吐納,轉化水谷之精來得有效率。
“這方天地靈機頗為厚重,存神之法,對靈機吸引之力,并不算上佳。”
并不是法門不好,而是靈機厚重,尋常凡人,入靜之中那點心力,對靈機攝取之效,就遠不如蒼梧界。
粗略估算下,效率可能只有六分之一甚至更差。
“這么換算下來,存神之法筑基,在此方天地,需要六倍以上的時間,資質優越的需要一年多,資質差的能拖到十八年······此法,不足取!”
入道之期,絕不能太長,拖得太長,氣血兩敗,年齒太大,更加難成。
“靈機厚重,易于沉積,或許便有天生靈物,可為入道之引,或采集藥材,合成丹藥,喚作筑基丹。”
萬事萬物都有利弊,靈機厚重,也有好處。
不過這種事情,不是眼下他的人力能做的。
尋覓藥材,辨明藥性,都是浩大的工程,非一人一代能成。
蘇素用朱筆,在獸皮上緩緩瞄著,將自己的想法記錄在上面。
未必有用,但卻也是個思路。
“還是得從本土著手,因地制宜,這蘇氏代代相傳的粗淺吐納術,也是有潛力可挖掘的。”
以蘇素的思路去看,這蘇氏的吐納之術,并無什么神異的。
無非是簡單的存想、吐納的節奏,以及一些樸素的煉養之說。
起初,靜坐不動,心神放松,久久雜念減少,存想呼吸之中,有日月進出,氣流匯聚臍下三寸,人身正中。
最初只是幻想、空想,久而久之,就真的生出氣感,有熱氣匯聚下田。